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0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0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介绍了不同链结构聚乙烯和聚丙烯共混物的性能和形态,通过对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与均聚聚丙烯(HPP)和共聚聚丙烯(CPP)共混物各种性能的考察发现,分子量分布宽、支链长和分布窄支链短的聚乙烯同共聚聚丙烯的共混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完全不同的,研究发现三元共混体系呈现有趣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92.
为缩短大型起升设备设计周期、降低成本,研究开发了智能设计与自动建模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三大主要模块的功能。该系统采用了专家系统技术和自动建模技术,可以在ADAMS中直接生成虚拟样机并支持协同仿真,为产品的定型提供准确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3.
PDC钻头近年来发展迅速。为了能够及时掌握PDC钻头的最新进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油气井用PDC钻头新进展,介绍了中国石油在新型钻头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工作,进一步阐述了国内PDC钻头研发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展望了油气井用PDC钻头发展新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资源勘探向着万米深层进军的大背景下,仍然面临地层可钻性差导致钻头破岩效率低、砾石层引起钻头振动先期损坏、大尺寸井眼钻井周期长等严峻挑战,技术与材料革新型高效钻头、混合式钻头、自适应钻头等能够明显提高钻进效率延长钻头寿命;智慧钻头所能提供的丰富井下数据能够提高对于深部破岩机理、岩石物性的认知,对于进一步优化钻头结构、识别可能存在的油气储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借鉴和移植这些成果,尽早研发出适用于深部油气勘探或深地科学钻探等领域的高端耐用钻头。研究结果可为高端PDC钻头国产化、系列化工作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4.
丁腈橡胶改性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丽  李忠明 《四川化工》2005,8(1):18-22
综述了丁腈橡胶(NBR)的化学改性、与塑料的共混改性及与其它橡胶并用的技术进展,简要地介绍了上述改性新材料的性能、应用。并针对NBR的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5.
阻燃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阻燃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状况,特别是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阻燃的研究新进展,概括了阻燃热塑性弹性体在电线电缆、胶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6.
通过溶液和机械搅拌混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隔离-双逾渗结构的GNS/HDPE/UHMWPE复合材料,使用低含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石墨烯(GNS)载体,分布于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粒子界面。形貌观察显示:在复合材料中形成一种特殊的二维隔离-双逾渗结构导电网络,在极低GNS含量下(体积分数0.05%)达到导电逾渗值。GNS/HDPE/UHMW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GNS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其拉伸模量则随GNS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7.
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结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纤维增强聚丙烯(FRPP)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晶行为,介绍了FRPP复合材料不同晶型的界面横晶结构(α和β横晶)的形成机理,并阐述了影响界面横晶形成和生长的因素,最后讨论了界面横晶对FR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8.
张雁  李忠明 《中国塑料》1999,13(4):69-73
介绍了二烯基双酚A醚(DBA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Haake转矩流变仪的混炼器中进行熔融接枝反应,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接枝共聚物(LDPE-g-DBAE)并通过对LDPE-g-DBAE的接枝率(GR)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考察了制备条件(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DBAE用量)对接枝反应及产物的影响,LDPE-g-DBAE的最终目的是作为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共混体系  相似文献   
199.
聚苯硫醚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聚苯硫醚(PPS)及其玻璃纤维、 炭纤维及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温结晶过程中球晶结构形态的变化。研究了等温结晶温度对PPS的晶体形态及球晶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结晶温度对PPS的结晶影响非常明显。在235~265℃, 随着等温结晶温度的升高, 聚苯硫醚球晶形态发生了从细小而具有部分束状结构到大而完善再到细小而不完善的变化过程, 球晶的生长速率随着结晶温度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而纤维的存在使PPS的结晶形态发生了从球晶结构到横穿晶的变化, 且不同纤维诱导形成横穿晶的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可以诱导形成较为明显的横穿晶形态, 而炭纤维则不能诱导形成明显的横穿晶。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研究和评价mask在材料气体阻隔性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准确性和数据稳定性。方法 选用覆盖高阻隔、中阻隔、低阻隔等阻隔性能范围的5种样品,使用3种不同面积的mask和仪器测试腔原有面积对样品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高阻隔材料PET硬片使用面积12.56 cm2的mask测试时,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检测结果,而在使用更小面积(1.77、5 cm2)的mask时,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相对极差和测试数据偏差都较差,不推荐使用。KOP/CPP在使用1.77 cm2的mask测试时,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和测试数据偏差都略大于10%。PET/CPP在使用1.77 cm2的mask测试时,其测试数据偏差略大于10%。BOPE/LDPE和TPU使用1.77 cm2的mask测试可以得到良好的检测结果。结论 Mask是解决试样材料特性、设备量程限制、试样尺寸等测试困难的优秀解决方案。对于中、低阻隔材料的透气性测试,使用mask可获得具有良好可信度和稳定性的测试数据。而在进行氧气透过率的测试时应尽量选择大的测试面积。小面积mask不适用于高阻隔材料的气体阻隔性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