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电网以750 kV电压等级线路接入西北主网后,互联电网的动态特性、振荡模式发生了变化,新增了一个新疆电网对西北主网的区域间振荡模式。新疆内部和西北主网内部主要断面的动态稳定水平没有下降,新疆电网内部局部地区仍存在弱阻尼振荡模式。通过协调优化新疆电网内部北疆西部地区部分机组的励磁系统自动电压调节器(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AVR)和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参数,可提高系统的阻尼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地区水电窝电现象。开展了实际互联电网系统扰动试验,实测数据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扰动试验掌握了互联电网的动态特性和系统阻尼水平。研究综合运用了时域和频域的方法,并以频率计算为主,辅以时域分析校验。  相似文献   
32.
在已有电力系统稳定性计算用励磁系统数学模型(以下简称:励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励磁系统的调研和参数测定工作,对励磁模型进行了4个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增加了并联PID控制;增加了PID控制的限幅环节;对原有晶闸管整流器模型进行了补充修订;对低励限制环节(UEL)的限制曲线设置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利用肌电信号实现人体运动识别的发展状况和相关方法。针对肌肉选择对下肢关节角度预测性能的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肌电信号组合集,并建立了高阶多项式模型以及提出的改进模型实现对肌电信号子集到关节角度的映射。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比验证了这两种模型的有效性,确认了最佳肌电信号组合与模型自由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高阶多项式模型对不同肌电信号组合实现关节角度预测具有更稳健的效果,同时,下肢关节连续运动识别的最佳肌肉选择不一定与关节运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4.
我国西北等风电汇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其中大容量的直驱风机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接入弱电网诱发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尚不明确。该文推导直驱风机并网变流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线性化分析模型,获取其输入阻抗模型及并网系统的传递函数;探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方法;通过阻抗特性分析、传递函数极点分析及时域仿真验证,提出两者间次同步振荡交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在高硫煤机组上抽取烟气搭建了低低温省煤器试验台,并在高硫低温高灰烟气环境下进行了SO3协同脱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O3与SO2浓度之比约为0.97%;高硫煤低低温省煤器出口SO3浓度在150~120 ℃随着烟温的降低下降明显。烟温在120 ℃以下时,SO3浓度随温度的降低变化不明显,且基本处于15 mg/m3以下。烟温在100 ℃以下时,SO3浓度基本稳定在10 mg/m3左右;烟温降低至100 ℃左右时SO3的脱除率为84.3%~88.8%;实测SO3浓度与各个酸露点公式的吻合度均不好,烟温150 ℃以上时,实测数据明显低于计算值,烟温低于115 ℃时,实测数明显高于计算值;高硫煤低温烟气中SO3浓度的变化受到烟温及飞灰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经验公式可以预测烟气中的SO3浓度。  相似文献   
36.
基于移动信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节点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采用装备有GPS装置的移动信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质心定位方法和Unscented—KF滤波组合定位算法。算法首先利用加权质心定位方法,获得无线传感器网络未知节点的初步位置,再用Unscented—Kalman filter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算法可以实现传感节点的低成本定位,容易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可实现分布式定位计算。仿真结果显示,与算法较常用的极大似然估计相比,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有较大的提高。本算法定位过程中节点间无通信开销,计算量小,节省了宝贵的节点能量。在本文中算法是基于RSSI测距方式,它还可应用于TDOA,TOA等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中,具有较普遍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7.
静压导轨的静态性能会直接影响精密机床的精度,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各个设计参数对其静态性能的影响,以保证设计符合要求.根据流体力学以及闭式静压导轨的受力特点推导出油腔内部的压力计算公式;结合节流器特征方程建立承载能力与刚度分析方程,得到简化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分析导轨及节流器设计参数对静压导轨静态性能的影响,得到各设计参数的最优取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阐明健康志愿受试者经单次和多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原型药伊伐布雷定、代谢产物去甲伊伐布雷定(S-18982)的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影响。方法: (1)采用随机、开放、自身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法。12名受试者交叉单次餐时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5、10和15 mg,采集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0.75、1、1.5、2、2.5、3、4、6、8、12、24、36和48 h血样。单次给药结束后12名受试者分别于早、晚餐时用药各5 mg,连续5 d(共9次),采集第3~5 天早上用药前、第5 天早上用药后(按单次给药时间点)血样。用LC-MS/MS法测定伊伐布雷定和S-18982血药浓度,DAS 3.0计算药代参数并评价药物蓄积性。(2)采集单次给药各周期和多次给药第5 天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内心率和血压,进行药效分析。结果: (1)单次给药5、10和15 mg后,原型药及S 18982的Cmax分别为(18±7)、(36±18)和(45±24)μg/L,(2.6±0.8)、(4.9±1.9)和(6.9±1.7)μg/L;AUC0-48 h 分别为(55±20)、(124±47)和(186±79) μg•h•L-1,(15±4)、(35±9)和(57±15)μg•h•L-1。原型药和S-18982的tmax、t1/2分别在1.5~1.9 h、2.3~2.9 h和1.8~2.4 h、8.0~9.3 h范围内。多次给药5 mg后原型药和S-18982的Cmax、AUC0-48 h 分别为(21±9)、(78±31)μg/L和(3.6±1.3)、(34±14)μg•h•L-1。(2)药物对受试者心率和心率-收缩压乘积都有降低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给药后约3 h(比tmax延迟约1~2 h)时作用最强,可持续至9~12 h。结论:(1)餐时给药条件下单次给药伊伐布雷定及其代谢产物S-18982的吸收程度Cmax和AUC0-48 h 在5~15 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规律;原型药吸收达峰较S-18982略快,消除较S-18982快。多次给药后两物质血浆浓度与单次给药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无明显蓄积情况发生。(2)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可降低健康受试者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对收缩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9.
基于电导率变化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油茶籽油掺假的方法,采用电导率仪,对油茶籽油、花生油和大豆油,以及油茶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花生油和大豆油的模拟掺假油样品进行了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油的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油茶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花生油和大豆油后,其电导率发生变化,其中的油茶籽油含量与其电导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关系。在油茶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花生油时,油茶籽油含量与其电导率的拟合方程为y=0.040 7x2-10.434x+140.52(R2=0.995 6);在油茶籽油中掺入不同比例大豆油时,油茶籽油含量与其电导率的拟合方程为y=19.379x2-84.118x+94.821(R2=0.881 7);在油茶籽油中同时掺入不同比例花生油和大豆油时,电导率变化与各油所占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电导率法可作为一种快速鉴别油茶籽油掺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CAD/CAM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24岁的研究生I.E.Sutherlands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的年会上发表了《SKETCHPAD-A》论文,首次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概念,揭开了对CAD系统开发的序幕。目前,CAD已从当初的随机图形学转换到光栅图形学,从二维图形发展到三维造型技术,从线框图发展到实体图形到几乎可以乱真的真实感图形到虚拟现实场景,从模型的几何形表示到自然形表示到特征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