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篇
轻工业   29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从非编的技术支持、用户权限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系统关键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等几方面对奉化电视台非编制作网络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2.
黄河泥砂淤积及沿线旧建筑拆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开展黄河砂与再生骨料协同制备再生混凝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之一,然而黄河砂表面与水化硅酸钙的联结薄弱是关键制约因素。基于此,采用硅烷偶联剂、草酸、防水砂浆和聚乙烯醇对黄河砂进行界面增强处理,通过力学性能和界面微观形貌测试,分析了这些增强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界面增强方法对黄河砂-水化硅酸钙界面联结的微观增强效果,同时探讨了黄河砂与建筑固废协同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上述界面增强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界面强度提升效果为硅烷偶联剂>聚乙烯醇>防水砂浆>草酸;掺加10%硅烷偶联剂与10%聚乙烯醇可分别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3.5%和11.8%,并具备良好的施工和易性;黄河砂与建筑固废协同制备市政工程非承重再生混凝土结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并具备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3.
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特征游离氨基酸,具有鲜甜味和高鲜的香味特色,对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L-茶氨酸的性质、生理功能与安全性、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阐述了茶氨酸在医药、保健和食品行业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杜晓 《食品工业》2020,(4):357-357
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贸易大国,食品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食品产业发展可促进就业、提高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在国际上同样占据重要地位,食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关注。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出口贸易额相对大的一些国家大致可分成三类,即为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要素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在内要素丰裕的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德国等在内的要素缺乏的发达国家。将我国与这三类国家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对推动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树皮中提取的多聚原花青素(LPPC)为原料,通过Pd/C催化氢解反应制备了低聚原花青素(LHOPC),同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和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催化氢解产物对3种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催化氢解反应得到的低聚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实验条件下,LHOPC清除3种氧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8.06 mg/ml(羟基自由基),0.048 mg/ml(超氧自由基)和0.19 mg/ml(脂类自由基),均明显低于从落叶松树皮直接提取得到的低聚及多聚原花青素,略高于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HPLC分析和圆二色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等小分子产物含量的提高和反应过程中产物构型的改变是催化氢解反应提高产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6.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已成为当前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总结近年来在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器的一般形式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对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