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电工技术   285篇
综合类   154篇
化学工业   261篇
金属工艺   160篇
机械仪表   182篇
建筑科学   264篇
矿业工程   94篇
能源动力   45篇
轻工业   287篇
水利工程   110篇
石油天然气   212篇
武器工业   25篇
无线电   3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8篇
冶金工业   55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36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震积岩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地震作用过程,阐述了震积岩在岩心中的识别标志,建立了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碎屑震积岩的标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沉积时期地震活动强烈且具周期性,并波及范围广。研究发现地震对地层的改造作用能改善砂岩储层的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172.
针对水力喷射高剪切、油套混注的特点,室内研发了一种剪切恢复性好、低摩阻的压裂液体系,并初步探索了一种模拟现场施工条件的室内评价方法。经过对压裂液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高剪切后的压裂液耐温耐剪切能力下降、粘弹性降低;随着油套液量比增大,成胶速率减慢,高温剪切实验中发现压裂液初期粘度最低,但"二次交联"后粘度最高,温度对"二次交联"影响很大,低温条件下不再出现"二次交联"特性,且耐温耐剪切能力差。经中原油田现场成功应用证明,此压裂液体系抗剪切能力强且可满足较大的油套液量比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3.
为有效开发黏度超过200 mPa·s 的稠油油藏,研究了两亲聚合物稠油活化剂对稠油(黏度400 mPa·s)的降黏效果和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稠油活化剂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00 mg/L活化剂溶液的黏度为39.1mPa·s;活化剂可与沥青质发生较强的极性作用,使沥青质容易从岩石表面脱落;活化剂乳化分散原油效果较好;随活化剂加量增加,原油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活化剂与原油质量比为1∶1 时可将原油黏度降至100 mPa·s以下,活化剂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的油水界面张力为2.6 mN/m;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剂驱油的总采收率为54.45%,好于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2.73%);稠油活化剂可有效封堵高渗层,改善吸水剖面,活化剂不仅可通过聚集体调整吸水剖面,而且乳化分散稠油后形成的“乳化油滴”同样具备剖面调整的能力,使岩心中的残余阻力系数由乳化前的100增至约200。图15 表2 参17  相似文献   
174.
南海EP油田为低品位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地层天然能量不足、原油流动性差、平台有限空间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施困难等问题。为有效开发EP油田,提出了一种利用深部高温含水砂层在井下人工注水的闭式地热水驱技术。从深部巨厚水层加热效应、自源闭式注水方式适应性、井筒流动性改善的“拐点”效应、井筒再造技术释放油井产能等4个方面,分析了EP油田地热驱油的可行性。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法,评价和预测了该油田地热水驱采收率。物模结果表明,地热驱油可以使地层温度提高40℃,最终驱油效率提高14.72个百分点;数模方法预测地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13.09个百分点。选取EP油田A14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实施地热水驱后,井区压力得到恢复,水井对应的3口油井产量上升,首口见效井日产油由30 m 3提高到102 m 3,地热水驱效果显著;目前已实施2口地热注水井。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相比,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很低浓度时就能将油湿的固体表面转化为强水湿表面,并且不会改变水湿表面的润湿性;另外,对联接基长度相同但是疏水烷基链长度不同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疏水烷基链短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较疏水烷基链长度长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更能显著影响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76.
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的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大型三轴试验机,对粗粒料进行了常规三轴、等p和等应力比等不同应力路径的试验,研究了粗粒料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颗粒破碎情况,分析了应力路径对颗粒破碎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并对颗粒破碎与塑性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粗粒料的强度特性影响并不显著;颗粒破碎主要与加载过程中输入的塑性功有关,颗粒相对破碎率随着输入塑性功的增大而增大,与塑性功呈较好的双曲线关系;颗粒破碎的增加将导致峰值内摩擦角的减小,峰值内摩擦角与颗粒相对破碎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7.
通过研究光引发剂的种类、用量、光照时间和光敏剂等对树脂光固化后凝胶率的影响,确定了ES-06有机硅环氧树脂光固化的工艺条件,在质量分数分别为5%的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光引发剂和5.5%的多元醇链转移剂作用下,光照10 min后紫外光开环聚合产物的凝胶率可达80%.利用湿法手工铺叠工艺和光固化技术,制备了玻璃布/有机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试并分析比较了有机硅环氧和双酚A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光固化有机硅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较优,分别为158.5 MPa和9.9MPa,而两者的弯曲性能和拉伸模量相当.  相似文献   
178.
径流变化的特征及归因分析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线性回归法、五年滑动平均法及重标极差(R/S)分析法阐述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有序聚类法确定沮河黄陵站径流序列突变年份,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互补关系法及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SCRAQ法)对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967—2019年期间沮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潜在蒸发量和年径流深呈下降趋势,且径流序列在1985年发生突变;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小贡献率分别为24.04%和11.71%,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75.96%和88.29%,水利水保措施及煤矿开采等剧烈的人类活动是沮河流域径流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9.
杨光  陈祝平 《功能材料》2007,38(10):1587-1589
研究了磁流体的阻尼力特性,提出了基于粘性阻尼和回滞阻尼组成的迟滞阻尼力模型,进行了磁流变阻尼器阻尼力的响应谱分析,并用Newmark数值积分方法分析了带有磁流变流体阻尼器梁结构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在不同磁场强度和激励频率作用下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迟滞阻尼力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磁流体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而且形式简单,概念明确,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0.
为研究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蠕滑性能及磨耗情况,基于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利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考虑轮对旋转运动,建立高速列车车辆系统弹性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不同曲线参数影响下,轮轨接触点横向位置、轮轨蠕滑力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模型,利用车辆系统弹性模型仿真能够更加真实反映轮对旋转运动时的轮轨接触状态,也更符合高速列车实际曲线通过情况。高速列车曲线通过速度和线路横向不平顺激扰幅值增大均会显著加剧轮对横向位移、轮轨接触点横向位置、轮轨横向蠕滑力等轮轨系统横向相互作用,且会加大轮轨磨耗;曲线半径和超高增大对于曲线轨道外侧轮轨磨耗影响较大,但对于轮轨系统横向相互作用影响较小。将通过速度为350km/h的7 000 m半径曲线超高设置为170 mm,可有效平衡内、外侧轮轨磨耗,列车降速通过则会加剧曲线内侧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