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4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总结城郊煤矿前阶段巷道支护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现场情况,对软岩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干湿循环和体积变化对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利用改进的非饱和土真三轴仪,对经历不同干湿循环后的弱膨胀土进行脱湿试验,测得每级脱湿稳定后的质量含水率和孔隙比。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次数越大,饱和后的孔隙比越大,而脱湿后的孔隙比越小。干湿循环后膨胀土的含水率和孔隙比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基质吸力的增大作用下,质量含水率–吸力关系曲线、饱和度–吸力关系曲线出现交叉现象,孔隙比–吸力关系曲线出现交叉聚拢现象;干湿循环次数越大,脱湿完成后膨胀土的体积含水率和饱和度越小,体现了干湿循环后膨胀土的土水特征与体变特性的耦合效应。以Fredlund-Xing模型为基础,构建以质量含水率表达的考虑干湿循环影响的SWCC方程,再建立考虑干湿循环影响的膨胀土的体变方程,最后得出以饱和度表达的考虑干湿循环和体积变化影响的SWCC方程,这3个模型均能够很好地描述不同干湿循环后膨胀土的质量含水率、孔隙比和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3.
采用“C”型钩换辊时,为了避免脱钩造成重大事故,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①在吊钩上固定安装如图1所示的几种防脱钩安全装置。②用一根粗细适当、两头带环形的短钢丝绳,环绕连接提升系统的动滑轮和C型钩的钢丝绳套,再用一活动卸口栓在一起,也可起到防止脱钩作用,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34.
杨小林  孙华东 《轮胎工业》2019,39(5):0301-0305
分析轮胎厂硫化车间至终检车间的X光检测段物流存在的问题,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提出自动输送、自动扫描、自动修边、建立外观检查平台、自动扫描称量再送至X光机进行X光检测的优化方案。改造后,自动化程度提升,用工人员减少,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轮胎成型后的生胎运输到生胎库的几种物流方案,列出了各自的特点,几种方案模式可作为轮胎新工厂建设以及老工厂技术改造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作为生胎库至硫化车间物流方案以及其他行业物流方案的参照。  相似文献   
36.
37.
新奥法(NATM)在1948年经奥地利学者L·V·腊布希维兹教授提出,便得到了世界各国地下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40年来我国铁路、公路、水电等行业以新奥法修建的若干隧洞,更使新奥法的理论和工程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从多方面探讨和实践了新奥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保证了工程安全顺利实施,获得了比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和长期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多次爆破作用下,损伤累积效应对大跨度硐室围岩松动圈的影响规律,结合某大跨度硐室爆破工程,采用声波法和钻孔窥视法对其爆破开挖过程中硐室围岩松动圈进行监测,利用现场试验结果分析大跨度硐室围岩损伤累积及松动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超声波波速不断减小;围岩损伤值增大,但增长速率不断降低,最后逐渐趋于稳定。多次爆破作用后,硐室围岩松动圈半径由原来的2.8 m逐步扩大为3.2 m,且硐室顶部的松动圈对比边墙处较大。因此,在大跨度硐室施工中应重点考虑硐室顶部的围岩稳定性,且在围岩支护和安全防护时应充分考虑多次爆破造成的围岩损伤累积效应对围岩松动圈半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水平砂泥岩地层隧道爆破振动效应,以段家坪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对拱顶、拱肩、拱腰和拱脚的振速和应力以及节理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将数值模拟和现场爆破振动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拱顶处的振速和应力最大;随着岩体中水平岩体层数的增加,K值减小,α值增大;水平层状岩体模型中,节理两侧的振速与应力衰减幅度较均质模型中大;由于实际隧道围岩并不是均质的,现场监测振速数据拟合出的振动波衰减指数α偏大。  相似文献   
40.
根据上海市与米兰市缔结友好城市的交流协定,今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四日,我上海市隧道和建筑技术考察团一行五人,出上海建工局副局长杨小林同志带队赴意大利米兰市考察住宅和地铁建设,并参观了罗马、那不勒斯、都灵、威尼斯等地的施工现场,对意大利的城市建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应本刊的约请,为读者撰写了这篇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