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4篇 |
综合类 | 6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无线电 | 1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许多大容量风电场直接并入输电网,电网受风电的影响程度已不容忽视。针对目前基于绕线式异步发电机(WRIG)的风电场并网的情况,通过详细分析WRIG风电场的暂态特性,将WRIG风电场在暂态过程中的制动作用简化等值到近端同步发电机上,进而提出一种采用经典等面积定则定性分析WRIG风电场近端同步发电机暂态稳定性的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并比较了WRIG风电场与同步发电机参与系统暂态调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63.
鉴于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集中控制和精细化调度要求,文中基于区域有功功率分层调度思想,设计了风电调度中心站—风电集群控制主站—风电场控制执行站3层体系架构的风电集群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并给出风电集群控制主站和各场站间控制接口的设计方案。继而考虑风电场、分散接入风电机组的调节性能差异,针对运行实际需求提出一套面向集群控制主站的有功功率控制策略,实现风电场有功控制模式的在线决策和相应模式下的有功功率指令值的在线快速计算,并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所建系统可实现风电集群内风电场、分散机组的统一调度与监控,并且在充分利用电网接纳风电能力的同时提高集群运行的经济性,有效解决目前风电分散控制导致的资源浪费、协调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
目前多采用基于欧式距离的聚类方法对风电出力场景进行聚类划分,其结果反映时间序列曲线的幅度大小差异,而未反映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不同。据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曲线形态特征的地区规模化风电出力场景划分方法。针对地区规模化风电出力时间序列曲线,定义考虑序列互相关性的“形态距离(shape-based distance,SBD)”,将其作为聚类算法的相似性度量函数,进一步给出基于形态距离的时间序列样本聚类划分过程。然后以某含规模化风电的实际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取该地区春季风电出力典型场景,并与传统K-means聚类算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运用文中方法提取了该地区各个季节不同风况下的风电出力典型场景。 相似文献
65.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汉英语码转换是校园社交中的普遍现象,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并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在中国的普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7.
以PSS/E和风机软件包为平台,建立了基于滑差可调绕线式异步风电机组的恒速恒频风电场模型,并以CIGRE,B4-39风电场并网系统标准模型为例,研究了不同种风速扰动下的风电场动态特性,分析了对于不同容量、不同并网点风电场在不同种故障点扰动下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研究表明,扰动风速增量过大时,风电场振荡加剧;在一定容量范围内,大容量风电场表现出更强的抗扰动能力;同步发电机的调节作用对近区风电场稳定运行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三台分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中压侧与低压侧共有六个负载,三台变压器间的负载可以互相调整。因此三台三绕组变压器间通过负载的相互调整可实施分列运行、并列运行与不同台数组合运行方式共计289种。分析计算了这289种运行方式中的经济运行,并举例给出其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70.
针对能源基地近端、规模小、网架结构弱的地方电网的并网需求,提出考虑直流附加控制能力的近端地方电网与直流外送系统的接入模式选择方法。首先,在总结联网和孤岛接入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直流紧急功率控制和直流附加频率控制对送端系统稳定的影响,明确了直流附加控制能力对小容量地方电网接入模式选择的显著作用。进一步地,给出了模式选择原则,借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的相关规定,计及潮流、短路电流的要求,综合考虑故障发生几率及其对送端系统稳定影响的严重程度,确定第一级、第二级暂态安全稳定校验顺序和标准,根据交、直流特征量反映系统稳定的敏感程度,给出暂稳校验判据。最后,以某实际直流工程为算例,验证了模式选择方法的有效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