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海外油气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参与方多,项目管理难度大,需要统筹协调的界面复杂。有效的界面管理对提高项目管理效果、保障项目按计划按投资顺利实施尤为关键。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系统介绍界面矩阵表、界面协议表(或界面数据单)、界面登记表和实体界面示意图(三表一图)的界面管理方法,并结合伊朗北阿项目管理实践,从项目公司管理角度阐述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的界面管理重要经验内容。所述方法可为海外油气田工程建设项目界面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为解决大兆瓦风电机组主机架研发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采用贯穿主机架全生命周期的多阶段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研发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侧重于获得主机架初始构型,以机架材料分布为设计变量,以材料体积为约束条件,以各工况极限强度为目标进行拓扑优化;在详细设计阶段侧重于机架的轻量化,以主机架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以疲劳性能为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63.
钛合金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现代工艺制备的钛合金存在延展性和耐疲劳性较差的问题,同时钛金属本身的耐磨性也较差,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后处理工艺来改善其力学性能。在这种背景下,深冷处理凭借其便捷、无污染、低成本及能显著改善金属材料组织和综合性能等优势,成为机械加工领域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首先简要介绍了深冷处理的发展历程以及2种主要加工方法:液态法和气态法,同时概括了气态法的具体流程。其次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深冷处理工艺对钛合金组织和织构的影响,分别从深冷时间、深冷温度与循环次数3个方面,归纳了深冷处理工艺对钛合金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以及深冷工艺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究了深冷处理工艺对钛合金制件摩擦磨损性能和耐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介绍了深冷处理复合工艺方法,为基于深冷处理的加工工艺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4.
第VB族(Nb、V、Ta)难熔金属与商用Pd比不但具有较高的氢渗透率而且价格低廉,成为人们青睐的新一代可替代钯的新型氢分离膜材料。为了规模化制备高通量的氢分离合金膜,研究者们对铸锭合金先进行冷轧变形以获得大尺寸平面膜,然后通过退火处理提高渗透率从而达到合金膜通量效率提升的目的。本文从合金的冷轧成形性、轧态及后续退火态组织演变以及透氢性能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冷轧成膜的成分效应,阐述铸态、冷轧态和退火态的微观组织与渗透率的关系。讨论了通过轧态后续退火改善组织结构,进而开发高通量氢分离合金膜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冷轧成膜及后续退火是实现低成本可规模化制备低厚度、高渗透率氢分离合金膜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5.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试点过程中突出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机构技术手段不发达的现状,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保险信息管理模型,利用BIM技术在工程信息集成和协同方面的优势,帮助保险公司和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实现对工程质量风险因素的快速识别和精准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也为保险的正式承保以及理赔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来源,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66.
为提高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动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和降低因密封进气管路上设置加热器而增加的额外功耗,提出一种基于静环背部环体加热的S-CO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新结构。基于共轭热传递模型,采用商用软件Fluent求解密封压力场和温度场,对比分析了S-CO2动压型、静压型和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稳态性能和流场分布,探讨了不同加热模式和热源温度下S-CO2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流动传热特性和功率消耗。结果表明:在给定参数下,相较于动压型干气密封,动静压型干气密封的气膜刚度增加到2倍以上,不过泄漏率也增加了35%;相较于直接气体加热模式,环体加热模式下的加热功耗降低44%,密封运行经济性更好。这为S-CO2发电系统压缩机端干气密封的结构设计和辅助系统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