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篇 |
综合类 | 21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2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无线电 | 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厂是一个省属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面积约90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布局较紧密,随着企业生产的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设备噪声和运输噪声污染较为严重。为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我们对主要的噪声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分析,以期提供理论依据,提出治理的新方案。 1 设备噪声污染状况我厂设备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没 相似文献
42.
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对满足广域网数据业务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在ISDN的不同发展时期,为了提供对ISDN的访问手段.需要寻求一条灵活的演变途径。帧中继与帧交换就是这种通用访问手段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3.
44.
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实现谐波补偿功能时采用较多的是基于负载电流检测的方法,且使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由于PI控制器无法实现对交流量的无静差跟踪,所以补偿效果有限;且检测负载电流需额外的电流传感器,当谐波源距离较远时,检测负载电流并将其信号远距离传送就很困难。因此这里采用一种无电流传感器的谐波补偿控制方式。该方法检测的是滤波器与电网所连接的公共耦合点(PCC)电压。通过归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将电压信号转换为补偿谐波的指令电流信号,经比例复数积分(PCI)算法,实现无静差控制,完成系统谐波补偿。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双重移相控制与传统移相控制相结合的双有源桥式DC-DC变换器优化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双有源桥式DC-DC变换器的功率损耗,提出一种双重移相加传统移相控制的优化控制策略,保证漏感电流有效值最小,同时使得所有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ZVS)软开关。首先分析变换器在传统移相和双重移相下的传输功率特性和软开关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漏感电流有效值、传输功率及软开关条件的数学模型,得出一条最优控制轨迹。该轨迹确保变换器工作于最小电流有效值状态且可以实现ZVS软开关,从而显著减小系统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实现了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优化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孤岛检测对于电网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一种间歇性无功扰动孤岛检测方法,应用在三相并网逆变器中。消除了传统的持续无功扰动孤岛检测方法存在孤岛检测盲区的缺点,通过间歇性无功扰动使公共耦合点(PCC)电压频率超出预设阀值,通过高/低频率检测判断孤岛发生。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并在基于TMS320x2812 DSP数字控制的并网系统平台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简单,易于实现,不影响并网电流波形质量,具有检测速度快,无检测盲区(NDZ)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48.
数据库的安全与高效运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备份与恢复策略则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围绕ORACLE数据库的特性提出了一些备份恢复策略,并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下快速恢复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49.
讨论了数字图像压缩编码处理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可视图像传输的压缩编码:如:DCT、空间和时间分别抽样编码、分形编码、基于模型的编码.同时讨论了基于人类生理特点的视觉模式图像编码(VPIC)方法,对于视模式的确立、层次结构、压缩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