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0篇
  免费   1384篇
  国内免费   972篇
电工技术   1699篇
综合类   1330篇
化学工业   3852篇
金属工艺   1126篇
机械仪表   1800篇
建筑科学   1568篇
矿业工程   622篇
能源动力   387篇
轻工业   3232篇
水利工程   909篇
石油天然气   961篇
武器工业   128篇
无线电   18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4篇
冶金工业   764篇
原子能技术   269篇
自动化技术   1673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36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64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870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139篇
  2009年   1113篇
  2008年   1116篇
  2007年   1113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960篇
  2004年   896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535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162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13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2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71.
以米荞1号种子为原料,优化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荞麦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再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 7软件进行响应曲面法试验,并建立总黄酮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荞麦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8.5℃、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42(g/mL)、乙醇体积分数6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实际总黄酮得率为2.157%,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2.291%,两者基本吻合,表明此方法应用于荞麦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筛选可行。  相似文献   
972.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制备马来酸单酯,再与丙烯酸聚合生成马来酸单酯-丙烯酸共聚物.较佳反应条件为:酯化反应温度为75℃,投料比n(醇):n(酸酐)=1:1.05,反应时间1h;聚合温度85℃,m(MAG):m(AA)=1:1,w(引发剂)=1.5%,反应时间6h.将马来酸单酯-丙烯酸共聚物与其他低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脱墨纸浆白度达64.3%ISO,残余油墨量2.4mm2/g,w(得率)=77.6%.  相似文献   
973.
以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可培养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将得到的优势功能细菌进行高粱汁液态发酵,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高温大曲曲房空气中共分离出8种菌株,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Pedobacter suwonensis、血红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anguinis)、Massilia sp.、Delftia sp.和 Sphingobacterium sp.;经产酶试验筛选得到3株优势功能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和蛋白水解能力;3株菌的生长曲线表明液体培养4 h达到对数生长期,在高粱汁液态发酵48 h后,优势代谢产物为3-羟基-2-丁酮,且四甲基吡嗪含量也较高,并代谢产生少量高级醇、酚类、酯类等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分析建宁莲子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热图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莲子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鉴定及产品差异化分析。 结果 8款建宁莲子中一共鉴定出 93 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挥发性化合物23种。其中53 种为风味化合物,共有风味化合物17种,主要为醇类、酸类、烃类和杂环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风味化合物被聚类成上、中、下3个区域,8款莲子可以被分为4类。基于 PLS-DA 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得分对 8款莲子风味化合物进行了判别分析,筛选出 13 种(VIP?1)标志风味化合物,其中双戊烯、己醇、异戊醇和苯乙醇是主要的差异化合物。 结论 研究表明,建宁莲子中风味化合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醇类、烃类、杂环类和醛类等。风味化合物结合热图与PLS-DA分析可用于莲子产品差异化分析,并为莲子工艺改进、产地区分和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  相似文献   
975.
马氏珠母贝肉蒸煮液主要呈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分析了马氏珠母贝全脏器、闭壳肌和内脏团蒸煮液的主要呈味物质。结果表明:蒸煮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与呈鲜味和甜味相关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占到50%以上;ATP及其关联化合物含量中HxR的含量最高;内脏团蒸煮液中甜菜碱的含量最高,达到191.00 mg/100mL;琥珀酸在全脏器和内脏团蒸煮液中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125.00 mg/100 mL和124.00mg/100 mL;内脏团蒸煮液中糖原含量最高,达到了105.34 mg/100 mL,与呈味有着密切关系的阳离子K+、Na+在3种样品蒸煮液中的含量均较高,而阴离子PO43-在闭壳肌蒸煮液中含量最高、Cl-在内脏团蒸煮液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76.
砷是一种毒性元素,砷中毒是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过量的砷进入人体内会破坏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进而引起人体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人的中毒死亡.葡萄酒中砷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含砷农药以及经含砷废水浇灌过的土壤.因此,在国标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果酒的砷含量有限量,所以砷含量是葡萄酒卫生指标的检测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77.
普洱茶陈化过程可促进普洱茶陈香物质、醇化品质、生物活性成分的形成,当贮藏技术控制不当时,会导致有害微生物的滋生并可产生一些危害衍生物,可引起普洱茶安全性及饮用风险的发生。贮藏技术的变革既为普洱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新的挑战。随着国家智能信息技术不断落实推进,所有行业都面临着数字化升级,实现陈化普洱茶安全区块链云服务,建立广泛的信任交互关系是未来普洱茶安全监管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陈化普洱茶安全监管建设,为提升普洱茶科学贮藏技术及提高普洱茶陈化安全监管,实现陈化普洱茶品质优化及可追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78.
引言 异麦芽酮糖(6—O-α-D-吡喃葡糖基-D-果糖,Isomaltulose)是一种还原性糖,在天然蜂蜜和甜菜汁中少量存在,具有与蔗糖最为类似的物理性质和口感。它及其糖醇具有低能量、低吸收、防龋齿性能,可供糖尿病人群和减肥人士食用,食用安全性高(被美国FDA给予食品安全最高等级“GRAS(公认安全)”,对其每日摄入量不作限制),不会令人产生腹胀、肠鸣等不良反应。更值得一提的是拥有极低的吸湿性,用它做的硬糖不会像用普通糖或其他糖替代品一样变黏,甚至可以被松散地包装。  相似文献   
979.
在分析我国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和备受关注及政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认为基于瑜伽的特征应为研究生开设"瑜伽美体理论与习练"等类型课程的建议;总结了课程教学的调研与实践、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分析了同类研究的结论;就瑜伽课程教学对研究生身心健康的调适功效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提出了加强瑜伽课程理论研究、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和辐射推广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0.
臭氧对糖蜜酒精废液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臭氧流量、废液pH值、反应温度、氧化时间 4个因素的实验摸索 ,得出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酒精废液单因素影响的基本规律。以最佳条件组合 :流量 0 10m3 /h ,pH9 0 ,时间 90min做优化实验 ,脱色率为 5 6 9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