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5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相页岩气勘探在四川盆地周缘取得重要进展。通过X射线全岩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二氧化碳和氮气吸附实验及有机地化实验等,对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是主要造岩矿物;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隙、脆性矿物粒间孔隙、黏土矿物层间缝等,有机质孔隙呈蜂窝状,在有机质内部发育,有机质孔数量较少,无机矿物孔隙以孔状、夹板状等μm级孔径为主;页岩孔容与比表面积随着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含量的升高而变大。  相似文献   
42.
磁悬浮飞轮储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方式,以其储能大、效率高、充放电快捷的特点,为解决目前存在的能源问题提供了有效地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磁悬浮储能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飞轮转子、磁悬浮轴承、电机、电力系统及其它辅助机构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电力调峰、不间断电源、混合动力汽车,卫星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使此项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43.
针对燃机进口导叶的伺服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替换需求,分析了燃机进口导叶伺服控制的技术特点、难点和应用情形,提出了一种燃机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伺服控制模块、配套软件的设计,结合燃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以及诊断处理方法,将设计方案在国产化T9100控制系统中予以实现。通过GE LM2500+型号燃机的伺服控制功能试验,试验结果符合燃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各项指标,达到燃机伺服控制系统国产化替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4.
通过高温试验装置在模拟井下工况温度25~350℃范围内进行了316L不锈钢的拉伸试验。结合拉伸试验数据、拉伸后微观结构以及断口形貌对316L不锈钢的25~350℃范围内的拉伸变形行为进行了探讨。应用温加工变形理论,建立了316L不锈钢在井下温度场环境中的形变本构方程。基于拉伸试验数据,计算了应变速率因子Z,变形激活能Q,建立了316L不锈钢温变形过程的流变应力计算模型,为完井设计中膨胀管膨胀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为了对矿井突水事故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矿井的突水事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在分析和归纳矿井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建立了矿井突水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逐一打分,得到各项指标的均值,最后依据评分表计算出评价结果。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矿井突水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为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46.
稀土铝酸锶发光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光材料,可用于制备海洋用发光纤维,有望解决深海、黑暗条件的水下作业难题.主要综述了稀土铝酸锶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氨酯等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描述了稀土铝酸锶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和发光特性的影响,阐明了聚合物发光复合材料在水下作...  相似文献   
47.
针对旋转稳定火箭弹提高射程和增大飞行速度带来的飞行不稳定问题,进行了基于稳定飞行的转速设计,并利用FLUENT软件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在旋转壁面边界条件下对火箭弹进行气动特性仿真,分析了火箭弹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马格努斯效应随攻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设计转速为2827.43rad/s下,气动仿真和外弹道仿真结果能够满足火箭弹飞行稳定性要求,从而为火箭弹增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为解决我国老矿区资源枯竭,优质稀缺煤种匮乏、矿井服务年限不足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遗煤储量及类型、复杂条件下遗煤资源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岩层控制机理及判定方法、构造充填岩控技术及工艺装备。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①首次摸清了我国遗煤储量、分布及类型等,遗煤资源开采可增加我国30%的煤炭储量,其开采将增加主要产煤省的煤炭储采比,提出了遗煤资源开采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②揭示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的"应力场-结构场-变形场"时空演化与矿压显现规律,建立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岩层移动预测模型;③发现复合残采区整层遗煤资源开采存在"主控岩层结构",建立了"扰动块体梁"结构模型和"上控制层+下承载层"结构模型,揭示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岩层控制机理,构建了以"主控岩层结构稳定"为核心的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可行性定量判定理论体系;④研发了综合柱旁充填、"梁-柱"式充填岩移控制技术、固体资源化充填材料和制备输送系统,充填效果监测技术,发明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构造充填岩控技术及工艺装备,形成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关键技术体系。该成果对延长服务年限、保证国家能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重庆周缘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产气量较低,产气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以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和渝东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对象进行对比,重点剖析2套页岩的孔隙储集能力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和牛蹄塘组页岩的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存在较大差别:龙马溪组页岩内部的固体干酪根有机质孔隙数量少,孔径小,连通性差,但其焦沥青内部有机质孔隙数量多,孔径大,连通性好。牛蹄塘组页岩内部的固体干酪根和焦沥青均不发育有机质孔隙。储层热演化程度对页岩有机质孔隙的发育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龙马溪组页岩由于古埋深较牛蹄塘组页岩浅,所经历的热演化作用相对较弱,适宜的热演化程度保留了龙马溪组页岩焦沥青内部大量的有机质孔隙,但其固体干酪根由于演化时间相对较长,有机质孔隙数量减少。渝东北牛蹄塘组页岩埋深过大,储层过度演化达到变质期导致其内部固体干酪根和焦沥青均不发育有机质孔隙。针对牛蹄塘组页岩气的高效勘探开发应寻找热演化程度适中的页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50.
膨胀管的膨胀过程属于非线性大变形过程,其接触摩擦问题用一般方法很难求解,依据修正的库伦摩擦定律,结合套管大变形问题的增量分析过程,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分析了在不同摩擦因数下套管膨胀后套管的壁厚变化规律、等效应力变化规律以及轴向收缩量变化规律。选用ANSYS模拟分析技术,采用114mm×7.34mmAPI标准的N80套管,将内直径从99.32mm扩张到119.20mm。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锥使套管膨胀的情况下,不同摩擦因数对套管的力学性能存在较大影响,摩擦因数越小,膨胀后套管残余应力越大;套管膨胀时,必须综合考虑膨胀过程中壁厚的变化、轴向收缩量的变化、膨胀后残余应力的变化,从而合理选择润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