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提出一种不受稳定区域限制的广域阻尼鲁棒H2/H∞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完全调节法获取可调节系统阻尼大小的状态反馈矩阵,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参数和外界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设计基于完全调节法的混合H2/H∞多目标鲁棒控制策略。以IEEE 4机11节点系统作为测试对象进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阻尼性能和鲁棒性能方面均较传统的H2/H∞控制策略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2.
约束切换与阻抗显示力反馈设备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虚拟现实力觉交互系统中基于阻抗显示原理的交互设备丧失稳定性的原因以及振荡抑制方法.通过分析单边约束的特点,将复杂虚拟物体形状的感知和交互过程归结为动态单边约束的接触问题.采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建立试验平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单边约束下虚拟力信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发现了动态单边约束交互仿真中产生振荡的原因.给出了基于虚拟力信号空间梯度的消除振荡的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振荡,实现稳定的力觉交互控制.  相似文献   
43.
对厚度1.4 mm、1200 MPa高强双相钢进行了电阻点焊工艺试验,结合拉伸试验结果,分析了接头界面断裂及纽扣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相同焊接工艺下,纽扣断裂吸能效果较好,高达45 kJ左右.缩孔类焊接缺陷的存在会导致接头结合面处可承受的极限剪切力降低,实际熔核直径变小,裂纹容易在此处萌生,倾向于界面断裂失效;焊核...  相似文献   
44.
针对乳腺X光图像中钙化点形态各异、周围背景复杂及其与背景对比度不同造成的钙化点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模仿蚁群行为对乳腺X光图像中各像素点按梯度值进行聚类,输出聚类中心;以这些聚类中心作为模糊C均值法(FCM)的初始聚类中心,经迭代得到新的聚类,再经过适当的类间合并,从而将钙化点边缘的像素提取出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蚂蚁聚类及模糊C均值法参数,该方法可有效提取乳腺钙化点边缘.  相似文献   
45.
首先根据牙齿表面测量数据点,计算出其长方体包围盒;并据此构造细分曲面的初始网格;采用矩阵对角化方法,推导Catmull-Clark细分极限点的表达式,计算初始网格的顶点经过细分后的极限点;按照极限点逼近数据点的原则移动控制网格顶点,经过逐次再细分、再调整网格,使各级网格在数据点的“引导”下逐步变形,使网格逐步逼近牙齿表面的测量数据点集合,实现牙齿表面模型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46.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茶多酚(TP)-聚乳酸(PLA)/聚碳酸丁二醇酯(PBC)复合纤维膜。并采用SEM、FTIR、TG、接触角和抑菌测试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TP与PLA/PBC复合纤维薄膜共混良好,并且通过接触角测试10 s后接触角从105.42°下降到69.41°,TP的加入使TP-PLA/PBC复合纤维膜的热分解稳定性提高。随着TP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分布逐渐均匀并且趋于减小。TP-PLA/PBC复合纤维膜的抗菌活性远高于PLA/PBC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E.coli)的抗菌活性也略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当TP的添加量(与PLA/PBC的质量比)为20%时,得到了亲水性、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优异的TP-PLA/PBC复合纤维膜。   相似文献   
47.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两种不同成分的1.4 mm厚冷硬带钢进行退火热模拟试验,并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S对所得热模拟退火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其他退火参数相同,低C高Mn成分前提下,添加合金元素Cr、Mo及高Si含量的C-Mn-Si(高)+Cr+Mo钢和不添加合金元素Cr、Mo且低Si含量的C-Mn-Si(低)钢经760、780 ℃均热退火可得到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980 MPa级双相钢。不同均热温度下,C-Mn-Si(高)+Cr+Mo钢组织均为铁素体、岛状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区别在于均热温度高的铁素体晶粒细小且数量较多,呈凹凸不平形貌,马氏体含量少一些,贝氏体呈针状或团簇状;C-Mn-Si(低)钢组织则由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区别在于均热温度高,铁素体晶粒细化,轧制特征不明显,马氏体含量少,贝氏体呈粒状且量较少。残留奥氏体呈亮白色条状,这种亮白色的特征主要是因为Mn的局部富集。两种试验钢组织差异本质上是Cr、Mo和Si 3种合金元素的含量差异影响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48.
以热浸镀纯Zn镀层板为对比,对具有不同表面状态(涂油或钝化)的热浸镀锌铝镁(ZM)镀层平板及双拉变形板在汽车主机厂进行了硅烷电泳处理,随后对其硅烷膜和电泳漆膜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M镀层板的硅烷涂装性能优于纯Zn镀层板;变形对纯Zn镀层和ZM镀层的涂装性能无明显影响,但表面钝化会明显降低电泳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49.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1.4 mm、不同铝含量的780DP冷硬钢进行了退火热模拟试验,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均热温度对退火试样性能与组织的影响,并利用低温时效炉和折弯试验机对不同铝含量780DP工业试制品进行烘烤硬化特性及局部成形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两种不同铝金量的780DP钢,热模拟均可得到GB/T 20564.2-2017要求的抗拉强度指标。均热温度840℃时,低铝钢中铁素体呈等轴状或不规则形状,仍存在一定的轧制纤维特征,马氏体呈岛状或链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周围;均热温度760℃时,高铝钢中铁素体再结晶几乎全部完成,铁素体呈等轴状,马氏体呈岛状分布在铁素体晶界附近。在均热温度820℃和760℃工业试制时,两种铝含量的钢均可达到GB/T 20564.2-2017要求的力学性能;低铝钢烘烤硬化值远大于高铝钢,折弯性能略低。  相似文献   
50.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对C-Si-Mn-Cr-B系1.5mm 980CP开展退火工艺研究,重点研究退火工艺要素对力学性能与组织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结果组织工业试制并对试制品组织与性能进行评价。试验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Rm几乎不变,屈服强度Rp0.2单调上升趋势,同时伸长率略有降低;随过时效温度升高,抗拉强度Rm呈单调递减趋势,屈服强度Rp0.2先增大后逐渐减小,伸长率基本维持稳定;带速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随均热温度的升高,组织由铁-马两相组织向铁(少量)-马-贝复相组织转变;随过时效温度升高,组织由铁-马双相组织向铁-马-贝复相组织转变同时伴随着部分颗粒状碳化物析出(马氏体脱溶分解)。试制品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满足GB/T 20564.8-2015及相关主机厂要求;极限弯曲比为0.63,折弯性能优良,组织为典型铁-马-贝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