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桥壳内高压成形过程的工艺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桥壳零件结构的特点,确定了桥壳内高压成形的工艺过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确定了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各项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影响力的大小,并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即轴向位移进给量17 mm,进给时间0.1 s,液压加载峰值35.5 MPa,加载时间0.25 s.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代入有限元模拟软件Dynaform得到数值解,验证了工艺参数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了内高压成形试验,零件轴向内高压成形的厚度值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误差为3.1%,径向结果误差为1.3%.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程度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22.
结合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阐述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超值利润和战胜竞争对手的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3.
航天电磁继电器稳定时间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电磁继电器的回跳时间、燃弧时间、超程时间以及稳定时间可有效地反映触点接触的可靠性,是产品出厂前进行筛选试验的重要测试参数。现有的电磁继电器时间参数测试装置不能测量稳定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触点压降全波形检测的航天电磁继电器稳定时间测试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测试装置。所提出的稳定时间测试方法,经实验证明,具有精度高、测试电路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4.
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制备了以ADN为发光层的高效率非掺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2T-NATA(15 nm)/NPBx(15 nm)/ADN(25+d nm)/BCP(8 nm)/ Alq_3(30 nm)/LiF(0.5 nm)/Al.通过调整ADN层的厚度,研究了器件的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器件在6 V电压时电流效率达到最大,为2.77 cd/A;在16 V时亮度达到最大,为7 227 cd/m~2.当ADN的厚度为30 nm、器件的电压从5 V变化到16 V时,色坐标在(0.21,0.32)至(0.19,0.29)之间,均在蓝光区域.
Abstract:
Using ADN as the emitting layer, high efficient undoped 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 with a typical structure of (ITO)/ 2T-NATA(15 nm)/ NPBx(15 nm)/ ADN(25+d nm)/BCP(8 nm)/Alq_3 (30 nm)/LiF(0.5 nm)/Al were fabricated via thermal vacuum deposition method. This device has a maximum luminous efficiency of 2.77 cd/A at 6 V and maximum luminance of 7 227 cd/m~2 at 16 V. The CIE coordinates of the device are within the blue region when the thickness of ADN is 30 nm and the voltage changes among the range of 6~16 V.  相似文献   
25.
在已建立的K0固结软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基础上,推导了一维先期固结压力和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式,并着重分析了应变率对两者的影响,分别用各自的应变率参数表征。强度应变率参数ρ仅取决于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与土体固结应力、固结历史及试验类型均无关;先期固结压力应变率参数ρn则与该比值及压缩参数Λ都有关,且一般有ρn>ρ。对于无机质软黏土,应变率增大10倍时,先期固结压力增长8%~21.2%,不排水强度增长7.2%~12.2%,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考虑到室内试验与原位的应变率差异,建议先将试验所得先期固结压力及不排水抗剪强度按本文规律进行应变率修正,再应用于原位情况。OCR越大,不排水强度比随应变率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26.
采用Alq3、TPBi和BCP分别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和空穴阻挡材料,制备了三种器件,研究了用不同的空穴阻挡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采用30nm Alq3作电子传输层的器件的电流效率最大值为7.84cd/A(9V),而采用10nm Alq3作电子传输层,插入20nm的BCP和TPBi作空穴阻挡层的器件获得的电流效率最大值分别为9.72cd/A和12.21cd/A(9V)。这些结果说明空穴阻挡材料能改善器件的性能,TPBi比以BCP作为空穴阻挡层的器件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制备的白色OLED的最大亮度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2400cd/m2(17V)和12.21cd/A(9V)。  相似文献   
27.
用有机层厚度匹配法制作的有机电致蓝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有机层厚度匹配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好性能的有机电致蓝光器件.器件的基本结构为:ITO/2T-NATA/NPBX/DPVBi/Alq3/LiF/Al.当2T-NATA的厚度为20nm, NPBX的厚度为15nm, DPVBi的厚度为35nm, Alq3的厚度为30nm, LiF的厚度为0.5nm时,器件的性能最好.在电流密度为796mA/cm2时,最大亮度达到11600cd/m2,在电流密度为30mA/cm2,器件的效率达到最大为2.32cd/A.器件的开启电压较低,在6V工作电压下,亮度达到207.3cd/m2.在5~13V较大的范围内,色度几乎不随驱动电压或电流密度的改变而改变,稳定在x=0.16,y=0.15附近.  相似文献   
28.
讨论了空穴传输层材料NPBX厚度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性能的影响.采用了ITO/2T-NATA/NPBX/DPVBi/Rubrene/DPVBi/Rubrene/Alq3/LiF/Al的多层结构器件.在这种多层结构的器件中,其他材料的厚度保持不变,使NPBX的厚度按10、15、20、25 nm的规律改变.当NPBX厚度为15 am时,器件性能最好.该器件在14 V电压下最大亮度为19 300cd/m2,在7 V的电压下最大效率为5.326 cd/A,色坐标为(0.27,0.33).  相似文献   
29.
高熵非晶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因其兼具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磁性能等功能特性,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高熵非晶合金的含义与特点,介绍了高熵非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组织与性能;归纳了该类材料的耐蚀机理与耐腐蚀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采用机器学习助力设计高熵非晶合金的新范式,并指出探究工况环境下的腐蚀失效机制、完善高熵非晶合金微观耐蚀机理与优化相关制备工艺是该材料广泛应用的前提条件。针对高熵非晶合金的开发及其耐腐蚀性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为我国海洋事业的“远洋化、深海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30.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污染源识别的贝叶斯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水力学系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等,这导致水体中污染源识别这一类反问题具有不适定性,尤其表现为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经典的正则化方法和最优化方法由于只能获得参数的"点估计",因而在求解不确定性较强的问题时存在较大的困难.此外水质模型和流场控制方程(Navier-Stokes方程)耦合,使得正问题的解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征.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水动力一水质耦合模型,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推理的污染物点源识别的数学模型,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后验抽样获得了污染源位置和强度的后验概率分布和估计量,较好地处理了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算例结果表明,结合MCMC抽样的贝叶斯推理方法能很好地描述及求解水动力一水质耦合场条件下的污染源识别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