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一种具有V型布风装置和U型分离装置的内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V型布风装置,使固体颗粒在床内作循环运动,改善了煤的燃烧。本文在一具有V型布风装置的内循环流化床中对颗粒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最小流态化速度和压力分布。U型竖井分离装置的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细颗粒的燃烬程度。在一U型竖井分离装置中研究了颗粒的捕集程度和压力损失。自1987年以来,已有9台内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当燃烧烟煤时,锅炉的燃烧效率达到93~95%。  相似文献   
12.
高温固硫剂的试验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热天平试验得出温度和高温下停留的时间都是影响CaO烧结和固硫性能的重要因素。930℃时,CaO固硫20min后其转变可达89%,而1185℃下煅烧20min后其最大固硫转变率仅为26%;试图靠添加各种化合物配制复合固硫剂以改善CaO的烧结及固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aO中加入适量的Ba(OH)2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了煤燃烧硫化物排放特性对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的挥发分低和煤粉粒度大将使燃烧火炬拖长,硫排放过程随之延长;低过量空气系数下燃烧偏高硫分的煤,炉内SOX、H2S浓度增大,通过运行调整等措施防止炉内受热面腐蚀难度增加。利用配煤技术适当降低燃煤硫分、改善烧煤特性可成为解决锅炉高温腐蚀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贝壳与石灰石的微孔结构及其脱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汞仪对 4种贝壳和 2种石灰石的微观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了测量,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各种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测试.比较发现,贝壳煅烧后生成的氧化钙主要孔径范围在 0. 1~5μm之间 ,比孔容较大.而石灰石煅烧后的主要孔径范围为 0. 005 ~0. 1μm,比表面积很大,但比孔容较小.由于贝壳中气孔直径大于 0. 1μm,允许气体扩散至颗粒内部,气孔表面同时参加脱硫反应,且反应过程中不易被反应产物堵塞,脱硫反应进行较彻底,钙转化率比石灰石高.另外,在满足气体扩散的前提下,减小孔径尺寸,增加反应比表面积,将使该转化率提高.试验发现,内孔直径较大的贝壳,钙转化率较高,且贝壳中比表面积最大、当量直径最小的扇贝壳钙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异比重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床料及其脱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石灰石完全可以替代石英砂作异比重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料;大颗粒石灰石也可以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并可大幅度降低脱硫成本。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几种常见天然生物质(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其衍生物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等的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加热速率分别为10,20,30 ℃/min,终温为850 ℃.热解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并用高纯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实验结果表明:天然生物质的非等温热解只有1个剧烈失重阶段,而木质素和造纸废液颗粒存在2个剧烈失重阶段.生物质比煤的热解起始温度低,热解速度快.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生物质的最大热解速度提高,对应的峰值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呈下降趋势.生物质的热解机理满足三维扩散Jander方程,即f(α)=32(1-α)2/3[1-(1-α)1/3]-1,且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其活化能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5种生物质与煤以相同比例掺混后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了共燃试验。研究表明,生物质的加入改善了煤的燃烧性能,且随升温速率的升高,着火温度乃呈下降趋势;各试样的挥发分最大释放速率、固定炭最大燃烧速率、燃尽温度均呈增加趋势,它们的燃烧特性均随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变好。  相似文献   
18.
V型床流态化速度与颗粒混合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V型布风装置的内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锅炉的设计和改造中。该文主要介绍V型床流态化速度与颗粒混合动量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路春美  程世庆 《煤炭学报》1997,22(5):527-531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开发的型煤双向燃烧方式是实现烟煤洁净燃烧的新型实帮技术。型煤采用双向方式燃烧,可减慢挥发分析出速率,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并使燃烧性能稳定,温度场分布合理。利用该技术设计制造的工业锅炉,燃烧Ⅱ类烟煤型煤时,排烟黑度低于林格曼黑度0.5级,排尘浓度代于100mg/m^3,燃烧效率达到93%-9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