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0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锡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锡基负极材料在钠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有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较差的电池循环性能。简要介绍了锡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形貌的锡基氧化物和硫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该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22.
改善过渡金属硫化物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是提升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以二氰二胺和升华硫分别为碳源和硫源,将Ni-MOF前驱体进行碳化和硫化后构筑了二硫化镍纳米颗粒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NiS2@CNTs)。分析表明,碳化样品与升华硫的比例为1∶6时,制得的NiS2@CNTs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其中的NiS2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呈现高分散性,可为电化学储能过程提供丰富的反应活性位点、快速的离子扩散和较强的电子传输效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NiS2@CNTs电极在0.5 A/g时的比电容可达568.0 F/g。以NiS2@CNTs和活性炭(AC)分别为正负极组装NiS2@CNTs//AC器件,其最大输出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达15.6和3 207.0 W/kg,经过5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电容保持率和库伦效率分别为98.1%和99.7%,表明该电极材料有望实现长期循环利用且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甲乙酮生产的合成方法及其工艺进展,分析了国内外甲乙酮市场的生产消费状况,提出了甲乙酮相关的应用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中波广播的效率直接影响广播播出效果 ,本文主要从中波广播的信号处理、发射机信号的控制、天馈系统等方面提出改善和提高其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加强电力要求侧管理是解决电力供需予盾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意义,兄弟省市加强需求侧管理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山西省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6.
魏蕊娣  米杰 《山西化工》2011,31(2):1-3,10
采用微波联合超声波分别对潞安煤、西山煤、云南煤和阳泉煤进行脱硫研究.考察了氧化剂配比、微波辐照时间、超声波联合微波等条件对煤中有机硫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氧化剂配比有不同的脱有机硫效果.其中,V(HAc):V(H2O2)=1∶1时,脱硫效果最佳;微波辐照时间对脱硫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有机...  相似文献   
27.
张瑞妮  张帅国  武蒙蒙  上官炬  米杰 《化工进展》2015,34(12):4290-4294
纳米铁酸锌广泛应用于催化和材料领域,为了避免传统焙烧法高耗能的缺点,本实验选用高效微波法制备纳米铁酸锌,并与常规焙烧进行对比,研究了铁酸锌晶粒生长动力学。采用FTIR、XRD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下,微波法制备的铁酸锌比常规制备的样品结晶度高,颗粒大小更均匀。通过谢乐公式计算不同温度下铁酸锌粒径得出,焙烧温度低于500℃时,焙烧方式对铁酸锌粒径影响较大;纳米铁酸锌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显示,微波焙烧时晶粒的平均生长指数为9.66,低于常规焙烧生长指数(10.6),表明微波焙烧时晶粒的平均生长速率较高,有利于晶粒生长;同时,微波晶粒生长平均活化能为122.1kJ/mol,远低于常规焙烧平均活化能(179.4kJ/mol),说明微波可以降低晶粒生长活化能,且微波的“非热效应”影响晶粒的生长。  相似文献   
28.
李俏春  郭恩惠  李阳  米杰  武蒙蒙 《化工进展》2021,40(11):6278-6286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片状堆积结构的类水滑石衍生锌基(钴或镍掺杂)复合金属氧化物,并将其用于中高温煤气脱硫。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脱硫剂及其前体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织构,发现镍(或钴)掺杂后脱硫剂的主要晶相仍为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氧化锌,且镍(或钴)的引入并未明显改变锌铝复合氧化物及其类水滑石前体的形貌结构。在固定床评价装置上研究了脱硫剂的硫化与再生行为,研究表明,锌镍(或钴)摩尔比为20时对应的掺杂型脱硫剂穿透时间(324min)最长,硫容(25.4%)最高。与未掺杂脱硫剂相比,掺杂镍(或钴)的脱硫剂最佳再生温度降低60℃左右。引入镍(或钴)后,脱硫剂不仅在多次硫化再生循环过程中维持高硫容,而且仍具有片状结构,硫化再生循环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副食摄入现况进行评估,阐述营养转型期儿童发展与副食关系内在规律性,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自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样本,截取3-18岁儿童青少年20867人,约男女各半。儿童青少年超重(含肥胖)、肥胖以国际肥胖专家组(IOTF)之BMI界值进行界定。副食为10类,即:肉类、豆制品、海产品、奶类、蔬菜、水果、油炸食品、洋快餐、汤、软饮料;每类按5等级,由家长填写;将问卷中5等级均归为射周重置,进行加权评估与Z评估。结果:副食加权评分年龄别构成比变化趋势显示,肉和水果频次构成相似,呈“较多-渐少-再渐多”过程,蔬菜递增、奶类递减;男生肉频次较高,而女生水果频次较高;城市肉、奶频次较高,而农村蔬菜、汤频次较高;正常儿童较超重与肥胖者肉频次略低,且蔬菜频次略高;重要副食搭配Z值图形呈对称交叉蝶状,负性相关多于正性相关。对体格类型影响显示多项Z值互逆。结论:副食频次研究能够反映营养转型期不同群体儿童青少年摄入状况,众多类副食搭配Z评分负相关,不同体格儿童之副食谱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0.
“双碳”背景下,提升焦炭质量是保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之一,而炼焦行业存在着在线实时监测难、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泛化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通过自适应全局搜索算法,即改进鲸鱼优化算法(WOA)与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综合建模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选取出配合煤中可反映焦炭质量的可测参数,再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去除变异性小的冗余因子后,得到预测因子,将其作为LSTM网络的外部输入;通过加入自适应惯性权重以及最佳扰动更新改进WOA,从而训练LSTM网络的超参数,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R-squared 进行算法检验;最后将改进后的AGWOA-LSTM模型与典型的LSTM、WOA-LSTM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AGWOA-LSTM模型预测焦炭质量具有精度高、运行速度快等特点。研究对焦炭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