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35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液相反应沉积法合成MoS3/Al2O3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体系pH值及不同类型分散剂对MoS3在γ Al2O3载体表面沉积量的影响,并采用MoS3/Al2O3复合材料为助剂Co的第2载体制备了CoMo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XRF、XRD、XPS、TEM、BET等分析手段对MoS3/Al2O3复合材料及CoMo硫化态和氧化态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乙醇为分散剂,钼酸钠摩尔浓度为01~1 mol/L、在反应温度85~120℃、体系pH值1~2、反应8~24 h条件下,可以合成MoS3沉积量为628%~868%(以MoO3质量分数计)的MoS3/Al2O3复合材料;与常规氧化态催化剂相比,所制备的CoMo硫化态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32.
全球能源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之际,我国炼油企业面临着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亟需炼油化工与氢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齐聚研讨相关问题,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共同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集体智慧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3.
采用碳硫元素分析(CS)、催化剂氮含量分析(CAT-N)、热重 质谱联用分析(TG-MS)以及低温静态N2物理吸附等技术手段,分别对在中型固定床渣油加氢实验装置上运转0(硫化后)、162、262、562 h后的卸出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研究高氮低硫类渣油加氢过程运转初期催化剂失活快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相同催化剂级配体系和相同工艺条件下,与加工高硫低氮类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的渣油原料(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相比,加工高氮低硫类仪长管输原油的渣油原料(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多的积炭,沉积的硫化物略少,而氮化物较多;加工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多的高温型积炭,且相比加工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的高温型积炭更难氧化燃烧;积炭对加工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的孔结构性质影响更大,比表面积、孔体积均低于加工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大孔占比更低。  相似文献   
34.
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仪长渣油和沙轻渣油加氢反应性能差异,采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沿反应器物流方向渣油中芳香性化合物加氢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仪长加氢生成油中含有较高含量N1类化合物(含有1个氮原子的烃类,以下类推),其中存在较高比例DBE值(化合物分子等效双键数目)大于15的化合物,是其脱残炭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仪长渣油中CH类、S1类和N1类化合物的平均碳数和平均DBE值均略高于沙轻渣油,随加氢深度增加,两类渣油CH类和S1类化合物逐渐向低碳数和低DBE值方向移动,N1类化合物的变化并不明显。经过加氢脱残炭剂后,沙轻渣油S1类化合物中高碳数和高DBE值的化合物大部分转化,而仪长渣油N1类化合物中出现了少量原料中不存在的高碳数和高DBE值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5.
拓宽直馏煤油馏分(提高直馏煤油的终馏点)可以增产喷气燃料,但馏分拓宽后会导致原料油的硫、氮含量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烟点降低和冰点升高。对馏分拓宽的直馏煤油进行低压加氢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较低的体积空速有利氮化物的脱除,但在高温情况下会导致产品的色度下降。对低压加氢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开发了生产喷气燃料的低压直馏煤油加氢新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该新工艺具有较强的加氢性能,同时还具有改善喷气燃料产品颜色的性能。  相似文献   
36.
RIPP加氢裂化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近年在加氢裂化技术和相关催化剂开发方面的进展,包括新的精制段催化剂RN-32、尾油型裂化催化剂RHC-1、石脑油型裂化催化剂RHC-5、中油型裂化催化剂RHC-1M以及相关工艺流程的研究进展,如平行进料、中压下生产喷气燃料、多产柴油等工艺。  相似文献   
37.
F-T合成催化剂H2S中毒热力学和抗硫可行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力学基础数据对F-T合成催化剂硫化氢中毒的热力学进行了计算。在热力学上,Ru、Fe、Co的毒化在F-T合成反应可以发生的条件下均是自发过程。F-T合成反应体系中10-8级浓度的H2S即可使Ru基催化剂中的金属Ru生成RuS2而中毒。Fe和Co相似文献   
38.
分别以齐鲁加氢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为原料,在中型试验装置上对多产轻质油的催化裂化蜡油(FGO)选择性加氢工艺与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集成技术(IHCC)进行研究。中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性质相近的原料,与MIP工艺相比,IHCC工艺的液体收率增加11.58百分点,干气、油浆和焦炭产率明显降低;与VRFCC工艺相比,IHCC工艺的液体收率增加9.10百分点;IHCC工艺加工大庆减压渣油与加工齐鲁加氢渣油基本相当。IHCC工艺可以将原料油中的大部分硫转化为硫化氢;IHCC工艺适合处理劣质的催化裂化原料油。  相似文献   
39.
生产蒸汽裂解原料的中压加氢裂化工艺--RM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通过研究原料油性质、催化剂、反应压力、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深度以及加氢裂化尾油的切割点对生产乙烯性能的影响,开发了生产优质蒸汽裂解原料的中压加氢裂化(RMC)技术,该技术分别在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1.5Mt/a中压加氢裂化装置上和燕山分公司1.3Mt/a中压加氢裂化装置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RMC工艺所采用的精制催化剂在中压下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裂化催化剂具有高抗氮性能,生产的尾油BMCI低,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相似文献   
40.
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更宽铝间距的改性分子筛。以该改性分子筛为酸性组分,以Ni、W为加氢活性组分,制备出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RT-30,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优质中间馏分油的需求。2000h寿命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产品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