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几年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学者们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遥感图像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没有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作为参考图像,所以一般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退化图像上训练模型,然后用训练好的模型去预测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但是退化图像的融合过程并不能完全反映原始图像的融合过程。为了改善融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半监督卷积神经网络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在退化图像和原始图像上使用同一个融合网络同时进行训练。退化图像的融合具有相应的参考图像,采用常规的监督学习方式对融合网络进行训练,还加入了光谱损失来更好的保持光谱信息。而原始图像的融合不存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参考图像,设计了光谱退化网络和空间退化网络对融合图像进行退化,再训练融合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光谱与细节保真效果好,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淀粉接枝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周明  蒲万芬  胡佩  赵金洲 《现代化工》2003,23(11):18-21
分别以化学引发法和辐射引发法阐述了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和生产情况。介绍了化学引发接枝聚合淀粉接枝丙烯腈类树脂、淀粉接枝丙烯酸类树脂、淀粉接枝多元单体类树脂、复合型淀粉接枝脂类树脂的研究现状,对化学引发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讨论了辐射引发淀粉接枝高吸水树脂中所应用的微波辐射引发、紫外光辐射引发和γ射线辐射引发的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指出今后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应该向多元接枝共聚、制备复合型树脂和抗盐性树脂、微波固相合成、简单工艺、高效引发剂和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油田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现状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治理油田污染土壤是当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综述了油田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治理技术的现状及国外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植酸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孙定光,胡佩(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6)目前,国内多数植酸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一些文献中也存在着有关植酸生产技术的不正确报道。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对植酸生产技术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菲汀的提取菲汀的提取经浸泡...  相似文献   
15.
新型压裂液低温破胶体系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破胶剂的破胶机理,研制了适用于聚丙烯酰胺压裂液体系的低温破胶剂,并进行了破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破胶剂低温破胶彻底,应用较为方便,具有现场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用后过渡金属镍的二价盐NiCl2与NaHSO3组成的二元引发体系,在空气气氛中、常温、不搅拌的情况下成功地引发了丙烯酰胺的聚合。主要考察了引发剂与单体的配比、单体浓度、引发剂中二组分(NiCl2和NaHSO3)的配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聚丙烯酰胺产率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FMB车用醇基燃料配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车用醇基燃料的配方,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0.72的甲醇、0.25的C5+、0.02的C1~C5和0.01的MLN助溶剂组成的车用醇基燃料。在醇烃比A∶O=1∶9~9∶1范围内,均一、稳定、长期贮存不分层。MLN质量分数为0.01,车用醇基燃料中水的质量分数达0.008时,醇烃发生相分离。随着MLN质量分数的增加,达到相分离点的水质量分数增加,抗相分离能力增强。车用醇基燃料具有优良的耐热、耐寒稳定性。醇基燃料与汽油以任意比互溶,长期不分层。因此该车用醇基燃料可以代替汽油,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蒲万芬  胡佩 《天然气工业》2005,25(3):166-170
气体中硫化氢的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还会严重地威胁人身健康与安全,因此必须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予以脱除。与传统物理化学脱硫方法相比,微生物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化学品与能源的消耗量大大降低、运行成本低,并且也无二次污染产生,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为此讨论了硫化氢的微生物脱除原理及脱除方法的最新进展;总结了自然界中能够氧化硫化氢的微生物;详细探讨了它们在微生物脱硫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工艺流程,包括光合硫细菌、异氧菌、硫杆菌等的脱硫条件、脱硫效率、除硫产物及适用范围,并对它们脱除硫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说明;还对今后微生物脱硫的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光学高分子材料折光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光学材料折光的因素.叙述了光学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