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钻井过程中录井的任务是获取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资料,以确保钻入目的层内,识别油气产层井段位置。总结了超深水平井ZG5-H2录井成果,进行了油气层评价,找准了3套有利储层。应用表明,地质综合录井成果对超深井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2.
为了比较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和漆酶的添加对双歧杆菌益生菌酸奶感官、蛋白质交联及组织质构变化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两种酶交联益生菌酸奶的游离氨基变化率、感官、质构、表观黏度、蛋白条带及微观结构,并添加阿魏酸改善漆酶酸奶的品质。结果表明:当TG酶用量增加时,TG酶交联酸奶的游离氨基变化率、感官得分和硬度显著增大(p<0.05),胶黏性、粘聚性及表观黏度先增大后减小(p<0.05),内聚性变化不显著(p>0.05),TG酶最佳用量为1.8 U/g;随着漆酶用量的增加,漆酶酸奶游离氨基变化率、感官得分、硬度、内聚性、胶黏性、粘聚性及表观黏度均先增大后减小(p<0.05),漆酶最佳用量为0.3 U/g;添加4.5 mmol/L的阿魏酸明显改善了漆酶交联酸奶的感官、质构及表观黏度;所有待测酸奶中均缺少β-lg条带,TG酶交联酸奶的κ-CN和β-CN条带消失,聚集成了新的蛋白质,而漆酶交联酸奶和阿魏酸+漆酶酸奶与对照及TG酶酸奶相比,分子量在14 kDa的蛋白条带明显变宽;经两种酶交联的酸奶,三维网络结构变得致密,TG酶交联酸奶的胶粒分布更均匀,网络结构更致密,且在漆酶交联酸奶中添加了阿魏酸后,相较于漆酶交联酸奶,蛋白胶束聚集的更紧密,从而得出,不同类型酶对牛奶乳蛋白质交联的催化作用不同,但均可改善酸奶的感官及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303.
离子注入可使工件的特定表面形成改性层,是改善脆性材料碳化硅加工性能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离子注入对单晶立方碳化硅(3C-SiC)机械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硅注入单晶3C-SiC的纳米压痕过程,分析注入剂量对样本载荷、位错、硬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子注入能降低样本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增强样本的塑性,并且抑制位错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注入剂量越大,载荷越小,硬度和弹性模量越小。由于增强了碳化硅的塑性,所以离子注入对碳化硅的先进制造过程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04.
陈春利  胡洋  张楠楠  纪宇曦  徐瑞川  董红强 《农药》2023,(7):486-491+495
[目的]明确3种不同还原体系下制备的铜纳米颗粒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效果。[方法]以乙酸铜为铜前驱体,水合肼、L-抗坏血酸、葡萄糖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利用原位还原法制备纳米铜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牛津能谱仪(ED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其对梨火疫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乙酸铜在3种不同还原剂作用下均制备出了纳米铜颗粒,其中由水合肼还原的纳米铜颗粒平均粒径最小[(130±7) nm]且铜含量最高(83.35%),对E. amylovora的抗菌效果最好,并且对大白菜未出现药害现象。[结论]由水合肼还原的纳米铜颗粒具有理想的抗菌活性和植物安全性,对防治梨火疫病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5.
以地面定向钻井压水试验中不同顺层段位置处的压力分布规律为研究目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综合研究手段,建立顺层段压水试验的压力求解理论模型及数值计算模型,在所得理论结果与数值结论相互印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顺层段位置处压力的分布规律,并对影响压力分布规律的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管路1(由地表进入地层的垂直段)与管路2(连接垂直段与顺地层裸孔段的造斜段)中压力沿管路逐渐增大,在直线段呈线性增长,在弧线段呈幂指数型增长,管路3(顺地层的裸孔段)中压力沿管路方向逐渐降低,且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地层渗透系数对于管路3压力的影响较大,在高渗透地层中,流体更易从管路中向地层中渗流,管路压力下降快;而对于低渗透地层,流体主要在管路中流动,管路压力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06.
随着工业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服务信息爆炸式增长造成服务信息过载,为了快速有效地从海量制造服务中为用户推荐优质可靠的服务,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工业云机器人制造能力服务推荐方法,从工业云机器人制造能力服务知识图谱的构建出发,对工业云机器人制造任务信息、制造能力信息、服务功能信息和非功能信息进行描述;为提高知识推荐的速度,引入知识表示学习,将实体和关系表示为低维稠密的向量,实现实体和关系的语义联系的高效计算。针对大多数翻译模型负样本生成采用随机替换的方法导致模型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负样本生成策略,将其与TransE结合,在FB15K数据集上验证了负样本生成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方法在进行链接预测时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7.
将氯铱酸和五氯化钽正丁醇溶液按Ir与Ta的物质的量比7∶3混合,采用热分解法在不同烧结时间下制备了IrO2–Ta2O5/Ti阳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及物相组成,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线性扫描伏安曲线(LSV)、电化学阻抗谱(EIS)、标准强化寿命试验(SALT)等方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阳极的电催化活性表面积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阳极涂层的物相组成及析氧电位未发生明显变化。单层烧结5 min所制备的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但电解寿命最短;烧结15 min的阳极具有最长的电解寿命,电化学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08.
在自主搭建的中尺度爆炸管道上,构建超高速激光纹影测试系统,探究不同喷射位置和压力下N2和CO2抑制瓦斯/空气预混气体爆燃火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在惰性气体抑制瓦斯/空气预混气体爆燃实验中,随着喷射压力的逐步增强,火焰传播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火焰形态也由指尖状逐渐拉伸变形,中部突出部分变小直至呈现近平面状;近点火端喷射CO2时比远离点火端喷射的最高火焰传播速度降低20.79%,喷射N2时降低20.25%,近点火端喷射CO2比远点火端的最低火焰速度低9.68%,喷射N2时降低12.86%;对比2种阻燃抑爆气体,近点火端喷射CO2比喷射N2的最高火焰传播速度低21.78%,最低速度比N2低1.82%;远点火端喷射CO2时的最高火焰速度比N2低21.25%,最低火焰速度比N2低5.27%。  相似文献   
309.
针对深水孔洞清淤的现实需求,即清淤机器人需具备水下清淤、行走、定位、动力及智能控制等基本功能,通过对清淤环境的分析,设计一款具备闸门前淤积物清理的智能化深水孔洞清淤机器人。根据清淤机器人作业中的难点,对布放回收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及吊放绞车等,实现清淤机器人的布放、入洞、动力供给和回收等功能。在实验室对清淤机器人的直线行走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清淤机器人具有技术可行性和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310.
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的隔离开关在分合闸时,会产生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对GIS本身及邻近设备将造成极大危害。综述了国内外现有抑制VFTO的研究现状。从抑制VFTO的产生、改造GIS内部结构及抑制VFTO沿输电路径传播3个方面,概要总结了各抑制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抑制VFTO需要深化的研究内容:研制能精准控制开关合闸时间的成套设备,怎么样控制电弧击穿导通的时间,通过微机系统综合控制实现精准相位合闸;探索场路论结合的方式准确仿真加装阻尼母线前后VFTO的变化,建立阻尼母线抑制VFTO的特性参数关系;磁环抑制VFTO的理论,量化分析磁环的物理尺寸及磁材料特性参数对抑制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半圆卡扣式磁环对抑制VFTO的影响,以便后续在运GIS的改造,最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磁饱和增加磁损耗增强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