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3篇
  免费   1417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电工技术   2129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084篇
化学工业   3181篇
金属工艺   1524篇
机械仪表   1821篇
建筑科学   2449篇
矿业工程   1212篇
能源动力   579篇
轻工业   3146篇
水利工程   1300篇
石油天然气   1388篇
武器工业   243篇
无线电   24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5篇
冶金工业   951篇
原子能技术   223篇
自动化技术   2689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628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752篇
  2017年   358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1329篇
  2013年   859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147篇
  2008年   1073篇
  2007年   1174篇
  2006年   1081篇
  2005年   1017篇
  2004年   974篇
  2003年   973篇
  2002年   891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845篇
  1999年   920篇
  1998年   775篇
  1997年   823篇
  1996年   750篇
  1995年   650篇
  1994年   578篇
  1993年   541篇
  1992年   576篇
  1991年   531篇
  1990年   476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36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41.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了2D针刺预制体增强的C/C-SiC复合材料,并对材料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强粒子冲蚀下的烧蚀机理和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C-SiC复合材料在强粒子冲蚀下的破坏机制主要为机械冲蚀和颗粒侵蚀,其次是冲蚀过程中伴随的少量氧化。材料内层间孔、束间孔以及针刺孔的存在加剧了C/C-SiC复合材料破坏。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预制体结构来实现材料力学性能的均衡,并提高材料密度以减少材料的孔隙率将成为该使用环境下的材料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42.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掺杂Ti O2膜电极(N-Ti O2/Ti),并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n(N)∶n(Ti)=0.84∶1、经450℃煅烧2.5 h制得的膜电极光催化性能最佳;与Cu电极组装斜置双极液膜反应器,可见光下考察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降解条件为:初始p H=2.50,废水流量为85 m L/min,Na2SO4质量浓度为0.5 g/L,此条件下处理20 mg/L苋菜红120 min,脱色率可达90.1%;膜电极的重现性与重复性结果表明,6片电极60 min的脱色率为78.1%±4.0%;一片电极经6次循环60 min脱色率比初次减少了7.9%。  相似文献   
943.
针对长庆镇北油田高粘原油造成的集输困难问题,文章首先对原油基本物性、粘温性、全烃色谱及原油族组成进行全面分析,寻求粘度偏高的根本原因;其次通过原油加热升温、与同层低粘原油混合及清蜡剂混合等方法,综合评价了降粘效果,最终确定了经济、有效的化学-物理降粘法。  相似文献   
944.
钻井液的检测是保证钻井液质量的必要手段,针对钻井液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与室内检测对比,在室内开展了钻井液检测差异性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对钻井液检测的密度,粘度等影响,依据室内评价的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提高钻井液性能现场检测的准确性,从而确保钻井液的质量,提高钻井质量和保证钻井作业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945.
胡要林  陈雷 《水泥工程》2016,29(2):74-75
正0前言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交织,催生着人类工业4.0时代的到来。目前水泥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粗放,成本高。为了适应社会的潮流发展,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方面的创新,以提高生产信息的分析和传递效率。智能短信平台系统的研发也应运而生。1智能短信平台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946.
针对球面、非球面及自由曲面超精密磨削加工用树脂基圆弧形金刚石砂轮难以精密修整的问题,提出基于旋转绿碳化硅(GC)磨棒的在位精密成形修整技术。在分析GC磨棒和圆弧砂轮几何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修整过程中圆弧插补轨迹的补偿方法及GC磨棒运动轨迹的设计方案。采用KEYENCE激光测微仪采集砂轮圆弧特征点,表征圆弧砂轮的修整状况。研究不同粒度的GC磨棒、进给深度和圆弧插补速度对圆弧金刚石砂轮修整率和修整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修整方法可根据加工曲率半径要求实现不同圆弧半径砂轮的精密在位修整,修整后可自动消除砂轮垂直方向的位置偏差;采用400#和800#的GC磨棒对D3和D7砂轮均有较高的修整率(0.7~6.7);与400#和1500#的GC磨棒相比,800#GC磨棒更适合粒度为D3和D7圆弧金刚石砂轮的精密修整;相比圆弧插补速度,进给深度对砂轮的圆弧半径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影响更大,进给深度越小,圆弧半径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越小;修整后两种砂轮的圆弧半径误差均可控制在5%以内,D3砂轮的形状误差可控制在3μm/4 mm以内,D7金刚石砂轮可控制在6μm/4 mm以内,修整后比修整前形状误差提高14倍左右。  相似文献   
947.
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机械研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将新型超硬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nt-c BN)材料制备成能够实现铁基金属材料,特别是硬度较高材料的精密及超精密切削刀具,针对机械研磨方法,从理论和试验角度分别对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材料的机械研磨机理进行了研究。对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材料动态脆塑转变临界研磨深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基于临界研磨深度,实现了对该材料的塑性域精细研磨;利用理论计算及原子力显微镜表面检测结果,针对研磨后塑性沟槽深度及宽度,分析了研磨过程中塑性沟槽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材料动态脆塑转变临界研磨深度为23.9 nm;使用0.5μm金刚石研磨颗粒研磨材料表面粗糙度达到1.99 nm,PV值77.05 nm;研磨塑性沟槽深度理论最小值2.25 nm,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研磨塑性沟槽宽度为固定、游离研磨颗粒共同作用的结果,宽度保持在亚微米级。因此,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材料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采用机械研磨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精度表面的高效率加工。  相似文献   
948.
为研究砂粒在丁腈橡胶三体湿磨粒磨损中的作用机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丁腈橡胶在原油介质三体湿磨粒磨损中尖形和圆形砂粒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并探讨橡胶表面的受力变形。利用往复式磨损试验机在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丁腈橡胶在的三体湿磨粒磨损试验,并结合磨痕表面形貌分析,验证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载荷范围内,圆形砂粒的运动主要是以滚动为主,对表面的切削较弱,材料表面变形较小;而尖形砂粒在载荷较大时由滚动变为滑动,砂粒前端嵌入橡胶表面产生犁削作用,材料变形程度较大。磨损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49.
张贤  胡建文  张楠  高群  李燕辉 《表面技术》2016,45(12):73-77
目的提高AZ91HP镁合金的耐蚀及耐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方法采用H_3PO_4+Na_3PO_4酸洗液+NH_4HF_2活化的无铬前处理工艺,再直接化学镀,获得镍磷合金镀层,随后对镀层进行了热处理。对施镀前后基体和镀层的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 AZ91HP镁合金经H_3PO_4+Na_3PO_4酸洗+NH_4HF_2活化的无铬处理后施镀,形成的细小胞状组织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镀层结构以非晶态相为主,耐腐蚀性比基体显著增高。经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明显增高且在400℃时获得的镀层硬度最高,但耐蚀性有所下降。结论 H_3PO_4+Na_3PO_4酸洗体系+NH_4HF_2活化为镁合金提供了一种环保而有效的化学镀前处理方法,获得了以非晶态相为主的Ni-P镀层,提高了基体的耐腐蚀性,镀后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镀层的硬度。  相似文献   
950.
针对传统物体检测算法识别堆叠工件存在准确率低以及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堆叠工件检测方法。首先,引入Inception结构增强特征检测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堆叠工件检测的准确率;其次,引用增强型特征金字塔结构(enhanced feature pyramid network, EFPN),提高模型多尺度特征融合能力,改善算法漏检率高的问题;最后,利用K-means聚类融合交并比损失函数(intersection over union, IOU)重新确定工件锚框,解决YOLOv3网络预设锚框尺寸不适合现有工件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均值平均精确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到92.89%,相较于原始YOLOv3算法提高了5.32%,F1值为0.95,召回率为93.33%,精确率为97.65%,满足堆叠工件检测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