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8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能源动力   8篇
无线电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特高压重要输电通道内两线路间距离较近,±1100 kV线路与邻近线路的雷击屏蔽特性与单条线路运行存在很大区别。同时,特高压输电传输距离远、途经地形复杂、±1100 kV线路电压极性产生影响等,均会对雷电屏蔽效应产生影响。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基本原理,建立存在地面倾角下考虑邻近并行线路间雷电屏蔽效应的电气几何模型,研究地面倾角、邻近线路距离以及±1100 kV电压极性因素对±1100 kV线路雷电屏蔽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各种因素影响下各相导线绕击次数,并利用雷电屏蔽因子来定量描述邻近线路的雷电屏蔽效应。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情况下,地面倾角增大时,输电线路绕击次数增加明显;邻近线路距离越近,雷电屏蔽效应越强。综合分析表明,在地面倾斜角大于15°时,推荐负极性导线位于±1100 kV下坡极,邻近线路布置在±1100 kV下坡方位,并尽量减少两线路间距离,±1100 kV线路绕击概率明显降低,对重要输电通道的线路防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2.
110kV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于雷电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线路 ,采取各种传统综合防雷措施有时难以奏效。由于近些年 1 1 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简称线路避雷器 )的研制成功 ,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从分流的角度 ,通过对雷击杆塔时 1 1 0 k V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实验 ,在理论上分析了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线路避雷器在实际运用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3.
合适的均压环配置即均压环数量和参数能使避雷器电阻片的电压承担率分布更加均匀,均压环数量、参数与电压承担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维非线性关系,均压环最优配置难于求解但易于评估。为了研究该问题,应用粒子群算法对均压环配置进行优化计算,以最大电压承担率为目标,建立不同个数均压环的优化模型,根据个体适应度值自适应调节惯性权重以提高种群的全局与局部寻优能力。算例结果表明:对500 kV避雷器配置3个均压环和配置2个均压环进行优化计算,优化后最大电压承担率分别为1.104和1.143,均小于1.15,满足相关要求。其中,前者优化后均压效果更为显著;后者优化后结构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14.
变压器油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绝缘特性的影响(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直流场设备外绝缘污闪和湿闪特性很大程度受表面涂覆的室温硫化硅橡胶(RTV)绝缘特性的制约,RTV良好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优异的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为研究变压器套管等设备漏油对RTV绝缘特性的影响,选取普通RTV和经纳米SiO2、氟化聚硅氧烷协同改性的纳米复合RTV两种材料,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万能...  相似文献   
115.
梁华  蓝磊  肖山 《山西建筑》2012,38(16):4-5
从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出发,研究了目前西部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绿色建筑区域化、本地化、全过程发展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6.
为消除电压互感器串联加法中屏蔽泄漏和临近干扰对电压系数测量带来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三端口网络的针对双级互感器串联的电压系数测量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互感器串联加法测量中附加误差的类型和来源,基于双级电压互感器串联建立了考虑附加误差的无源线性三端口网络电压比例量值模型,利用电路理论证明了该三端口网络模型的输出响应具有线性可...  相似文献   
117.
为分析大区域电网对埋地油气管道的持续干扰,本研究在分析持续干扰电压幅值随线路和管道间距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阈值确定大区域电网建模边界,以构建电网对管道持续干扰分析模型的方法,并建立了计算截断误差的概率模型。结果表明:由距离管道较远线路产生的小幅值干扰电压分量的向量和近似为零,且这些干扰电压分量向量和的模值近似服从瑞利分布;在分析线路平均间距大于200 m的220 kV电网对管道的持续干扰时,仅考虑管道两侧4.20 km内导线按ZB型杆塔排列的线路,4.10 km内导线按ZM型杆塔排列的线路,10.65 km内导线按SZ型杆塔排列的线路,11.93 km内导线按SSZ型杆塔排列的线路,11.84 km内导线按SSSZ型杆塔排列的线路,即可使截断误差有95%的概率小于2.23 V。  相似文献   
118.
针对目前风力发电机叶尖附近空间电荷的分布特性不明确等问题,笔者利用仿真建模手段对风机叶片处于不同旋转角度时叶尖电晕放电进行了仿真研究,将风机叶片旋转时叶尖与周围空气的相对运动等效为叶尖流过的高速气流,考虑正极性离子与其他离子的附着与碰撞作用,建立了一种二维正极性电晕放电空间电荷分布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得到了风机叶片旋转到不同角度时叶尖电晕放电正极性空间电荷的分布特性和以及正离子迁移规律。研究发现,在雷云电场作用下,由于风机叶片旋转时叶尖流过的高速气流提供给空间电荷的迁移速度远大于电场牵引力提供的迁移速度,因此叶尖电晕放电空间电荷的迁移扩散方向主要由叶尖高速气流的方向决定,此时在空间中不再呈对称分布的空间电荷使空间电位发生了畸变,使得同等高度下,叶尖接闪器左侧(迎风侧)电位高于右侧电位,且叶尖接闪器附近最大电场的方向向左侧偏移,且较静止工况时电场幅值也有所增加。本研究可为风机叶片上行先导起始和发展计算提供基础,为旋转风机叶片雷电防护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