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电工技术   457篇
综合类   368篇
化学工业   612篇
金属工艺   320篇
机械仪表   408篇
建筑科学   478篇
矿业工程   291篇
能源动力   125篇
轻工业   659篇
水利工程   188篇
石油天然气   262篇
武器工业   80篇
无线电   4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1篇
冶金工业   341篇
原子能技术   145篇
自动化技术   43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基片上制备[Fe/Pt]n薄膜,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薄膜的组分、结构和磁性。研究结果表明:[Fe/Pt]n薄膜经过600 ℃快速热处理,得到了L10-FePt薄膜。对于[Fe (x nm)/Pt (0.5 nm)]n薄膜,当Fe层厚度为0.7 nm时,薄膜的有序度最大,平行膜面和垂直膜面的矫顽力均最高;对于不同调制周期的[Fe/Pt]n薄膜,有序度随调制周期先增大后减小,平行膜面的矫顽力均高于垂直膜面的矫顽力,当调制周期为2.4 nm时,薄膜平行膜面的矫顽力最大。  相似文献   
992.
不同干燥方式对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即食小麦拉丝蛋白食品具有牛肉干的风味和口感,研究了真空油炸(VF)、常压油炸(AF)、高温烘烤(HB)和微波加热(MH)干燥方式对含水量在(20±2)%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品质的影响。考察4种干燥方式对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品质的影响。测定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色泽、组织化度、质构特性(TPA)、水分分布及感官评定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干燥方式,真空油炸制备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具有明亮的淡棕色,产品组织化度达到1.85±0.05,咀嚼度最高达到(6 766.87±174.73)g·s,总体接受度达到8.53±0.34,水分分布较为均匀并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利用真空油炸制备小麦拉丝蛋白素牛肉干最为接近传统牛肉干。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卧底的方式对端头支架处转载机进行下落,增大转载机护板上沿与端头支架顶梁之间的间隙。待端头支架处转载机下落后,再对端头支架立柱底座进行卧底,以增加端头支架行程。补打锚索和打设超前单体支柱用于巷道加强支护,可以增强顶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电子工业中无铅电镀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岩峰  王芳  鲁统娟 《表面技术》2017,46(6):287-292
尽管无铅电镀已经在电子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无铅电镀的实施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概述了无铅电镀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现在流行的几种无铅镀层及性能。无铅镀层目前主要有纯锡和合金体系。合金元素的加入与铅的加入起同样作用,即抑制了锡晶须的发生。尽管有许多元素都能起到这种作用,但目前在电子电镀工业中所采用的无铅合金体系主要是Sn-Ag、Sn-Cu和Sn-Bi。无铅电镀的实施过程正好与电子工业中封装的高密度化发展同时进行,因此许多问题不断出现,最突出的问题是锡晶须问题,此外还有电迁移、焊点空洞、界面反应、回流温度及成本等问题。总结了无铅电镀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展望了无铅电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在尚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取代锡铅电镀且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通用的无铅电镀材料,所以现在实施无铅电镀需要事先进行评估和选择,根据工厂自身所用电子器件的不同使用条件、成本及其电镀产品的应用领域,选用不同的无铅电镀类型。未来需要在无铅电镀材料、试验及工艺技术方面持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轴承是保障旋转机械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轴承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中故障特征提取难且识别难度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时频自适应胶囊网络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一维原始振动信号通过EEMD-HHT特征增强方法转化为复合时频结构数据,增强非平稳信号特征的可分性;然后,改进原胶囊网络卷积层,用于自适应深度提取振动信号的时频结构特征;最后,针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平移不变性引入胶囊层,采用动态路由算法学习储存特征信息,并实现故障类型智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较现有方法具有更强的故障敏感特征挖掘能力、更高的诊断精度及工况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以硫黄与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复合硫化剂,考察了DCP用量和硫化温度对氢化丁腈橡胶(HNBR)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压缩应力弛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用量的增大,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增大,焦烧时间延长,正硫化时间先延长后缩短;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HNBR混炼胶的转矩差值先增大后减小,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均缩短;当DCP用量为7份、硫化温度为160℃时,HNB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压缩应力弛豫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997.
关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几何模型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成果,其中包括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则多以测试各种编织参数和载荷对其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而理论研究则侧重介绍细观结构力学模型.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8.
船锚的正常工作关系到船舶的安全运营,锚在底质中运动规律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地分析拖锚过程。笔者采用霍尔锚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拖锚过程运动特性和锚的姿态变化,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方法(CEL)建立了拖锚过程的计算分析模型,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通过计算得到了拖锚过程中锚的姿态随拖锚距离的变化,给出了锚的入土深度随水平位移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分析拖锚问题上的合理性。该方法可用于拖锚过程的研究和相关设计。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面粉中破损淀粉含量对冷冻熟面品质的影响,通过从面粉中分离淀粉并对淀粉球磨处理,得到破损淀粉,并以一定比例添加到原面粉中,研究破损淀粉对面粉糊化品质和膨胀特性的影响,进而探究对冷冻熟面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可冻结水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面条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面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从4.3%增加到7.9%,面粉的峰值黏度、终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均显著降低(P≤0.05),面粉的膨胀势显著增加(P≤0.05),冷冻熟面的全质构特性硬度、咀嚼性、弹性以及黏附性均显著增加(P≤0.05),经微观结构观察吸水膨胀的破损淀粉对冷冻熟面的面筋网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冷冻熟面的可冻结水含量、蒸煮损失率和断条率显著增大,拉伸力和拉伸距离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可为探究冷冻熟面专用粉的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引领行业智能化开采技术科学发展,实现煤炭行业在新时代下的升级转型,结合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智能化无人开采成功实践经验,重点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实践技术,得到了中厚及较薄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的关键技术是液压支架全工作面跟机自动化与远程人工干预技术、采煤机全工作面记忆截割与远程人工干预技术、综采自动化集中控制技术、工作面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化集成供液控制技术和超前支护自动控制技术;厚煤层智能化无人综采的关键技术是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智能控制技术、大采高工作面底软智能控制技术、大采高工作面高清晰视频监控技术和大采高工作面环境安全保障技术;得出了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支撑体系建设分为科技创新、信息化标准、安全保障技术、企业精细化管理和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大体系;提出了通过提高整体技术创新性与适应性和提高装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方面的攻关研究,是不断推动煤炭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向智能开采高级阶段迈进的努力途径。最后,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推广制约因素,并结合人工智能及新一代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对煤炭智能开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