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43篇 |
免费 | 639篇 |
国内免费 | 50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64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726篇 |
化学工业 | 1450篇 |
金属工艺 | 554篇 |
机械仪表 | 915篇 |
建筑科学 | 1213篇 |
矿业工程 | 624篇 |
能源动力 | 228篇 |
轻工业 | 1163篇 |
水利工程 | 421篇 |
石油天然气 | 572篇 |
武器工业 | 117篇 |
无线电 | 12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85篇 |
冶金工业 | 478篇 |
原子能技术 | 247篇 |
自动化技术 | 1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405篇 |
2022年 | 423篇 |
2021年 | 461篇 |
2020年 | 336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82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733篇 |
2013年 | 550篇 |
2012年 | 608篇 |
2011年 | 741篇 |
2010年 | 570篇 |
2009年 | 629篇 |
2008年 | 651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467篇 |
2005年 | 406篇 |
2004年 | 360篇 |
2003年 | 336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82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详细介绍了华能玉环电厂1 000MW机组采用碰撞试验的方法进行汽轮机高、中、低压缸轴向、径向定位。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K 值和汽封洼窝中心定位法, 在安全和准确性方面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2.
73.
针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的具体结构和运行特点,考虑冷却剂所有可能的流动状态以及换热形式,利用FORTRAN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CARR瞬态热工水力计算程序TSACC.利用程序对CARR发生全厂断电事故(SBO)时控制棒不能下落,且应急冷却泵不能投入运行这一严重事故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CARR发生SBO时,在应急冷却系统故障和控制棒不能插入堆芯的严重事故工况下,堆芯功率仍然能够在冷却剂密度反馈、空泡反馈及燃料多普勒反馈等作用下降低至较低的水平,能够保证燃料元件结构的完整性,也说明了CARR具有很高的固有安全性.计算结果同时发现:在自然循环建立过程中,堆芯冷却剂流量出现了短暂的密度波流动不稳定现象. 相似文献
75.
本文简要论述了虚拟现实的概念及虚拟现实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一个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训练的例子。 相似文献
76.
硫化物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项目,由于其对水体生物和人体的危害而备受关注.旨在利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对水中硫化物进行测定,并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1.6%,加标回收率为87.5%~101%.满足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77.
78.
某资源热力电厂新建一座128.8 m高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烟囱的形式为四管式烟囱。由于高耸烟囱施工的作业风险高、施工质量要求高和施工流程较复杂,其向来都是资源热力电厂项目建设的重难点。简要阐述了高耸烟囱施工常用的爬模、滑模和翻模施工方法,并分析了3种方法直接运用于烟囱施工时的优缺点,提出应当对常规的翻模法进行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速度和保证施工质量,本文基于翻模法提出了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结合该装置和翻模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爬平台翻模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该施工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9.
80.
根据ISO/IEC JTC1/SC6最新通知文件,我国主导修订的两项对象标识符(OID)解析系统关键国际标准即将进入发布阶段。该标准重点解决了OID标识解析性能及可用性差、根节点运营机构缺少有效监管等多方面积弊,更加匹配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应用需求。从标准化角度出发,详细对比分析新版标准修订内容及其影响,给出面向产业数字化的OID标识解析系统建设思路,为建设兼容开放、安全可靠、服务国际的OID标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