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47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 |
冶金工业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192.
本文以中国传统纹样"曲水纹"和"落花流水纹"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起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图像的比对,阐述了其构成形式和时代特色,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曲水纹"的出现与晋代盛行的上巳节"曲水流杯"活动相关;其次,"落花流水纹"最早见于唐代诗词和纺织品;再次,曲水纹和落花流水纹在宋代同时流行,并且"曲水纹"还可指代"落花流水纹";最后,"落花流水纹"在明代流行并呈现出多种形式,而曲水纹则多以地纹形式存在,且"曲水"名称的使用日趋式微。 相似文献
193.
水热条件下Cu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Na2SiO3·9H2O)、氯化铜(CuCl2·6H2O)等无机盐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通过水热法合成CuMCM-41介孔分子筛.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产物的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金属铜添加量与比表面积、孔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成出的4种不同铜含量的CuMCM01介孔分子筛,其比表面积最高可达1032.41m2/g,平均孔径在3.4~4.0 nm之间.随着介孔分子筛中掺杂的金属铜含量的增加,介孔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变小、介孔有序性变差.当原料配比增加到n(SiO2):n(CuO)=1:0.2时,合成出的CuMCM-41介孔分子筛有序性很差. 相似文献
194.
195.
以钛酸丁酯(TBOT)为钛源、氨水(25%~28%)为反应介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并改性双亲型二氧化钛纳米粒子。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水热合成的过程进行了探究。为防止二氧化钛粒子的团聚、提高其在有机分散介质中的荷电量及分散稳定性,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TAB对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后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对Zeta(ζ)电位、粒径及其分布、电泳淌度和分散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CTAB加入浓度为0.7 mg/mL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在Isopar L中的Zeta电位值最高为+58.89 mV,且粒子分散稳定。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够均匀分散在非水中的双亲型TiO2纳米粒子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