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66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84篇
矿业工程   174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43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高速明渠流建筑物中常通过设置掺气坎来避免可能发生的空化空蚀破坏,但当明渠的坡度较缓时,掺气空腔容易回水,从而影响掺气效果,对此提出在小底坡明渠有压进口处设置一个楔形体,将水流分成上、下两股进入明渠。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这种新型掺气设施的空腔形态、掺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有压出口处的水流速度达到2.7m/s时,在两股水流之间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掺气空腔,此时对应的水流弗劳德数约为2.0,空腔内并无回水,掺气效果良好;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加,掺气空腔不断加长,掺气量也不断增加。试验得到了不同流量下掺气空腔形态的变化规律及沿程断面掺气浓度分布规律,并拟合了计算楔形掺气设施空腔长度的经验公式。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掺气设施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2.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沿海盐场并控制长江中下游航线,海盐内运受阻,湘鄂等地严重缺盐,抗战大后方的川盐在民族危难之际担负起"增产赶运"的重任。为向社会各界展现大后方强大的井盐生产和运输能力,稳定社会和军心、民心,让民众了解井盐生产、运输、管理和工艺改进、工程建设等完整实态,川康盐务管理局于1945年3月举办了川康区盐业展览会。本文主要利用馆藏档案文献,初步揭示此次展览会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33.
受潮是环氧树脂浸渍纸套管的常见故障之一。为了研究水分对环氧胶浸纸(Resin Impregnated Paper, RIP)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从实际套管上切取样片,采用精密的水分测试仪测量样片含水率,在三电极系统中测量了不同含水率样片的介质损耗因数(tan δ),绝缘电阻,吸收比,频域介电谱等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样片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当含水率小于0.67%时,绝缘吸收比大于1.5;样片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介电常数随含水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频域介电谱测量结果表明,在1 Hz~100 Hz频段内的tan δ对样片的含水率较为敏感,tan δ-f曲线在该频段中呈U形变化趋势,拐点出现在10 Hz处,tan δ-f曲线的积分值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复介电常数的实部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RIP套管绝缘诊断和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4.
综述了微生物对煤脱硫、降解方面的研究现状,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煤可降低煤中硫含量(黄铁矿)、破坏煤中羟基、羰基、羧基等活性基团以及消耗O2、产生CO2气体等特性,提出用生物技术来延缓煤氧化进程、阻断煤氧化路径从而抑制煤自燃的设想。基于利用微生物对煤表面环境状态以及微观结构改变的特性,从煤氧化反应本身为切入点防控煤自燃。针对好氧微生物改性驯化对煤中硫含量、活性基团的影响,对现阶段常用的煤炭脱硫、降解类微生物(如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等)进行分析,总结了可用于抑制煤自燃的微生物生长特性及其差异性,最终提出可用多种功能微生物分步协同作用来抑制煤自燃的思路,对煤自燃新型绿色阻化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5.
为研究水分对煤氧化特性的影响,通过煤自然发火试验确定能预报煤自燃的复合气体指标,然后采用程序升温试验测试不同含水率煤样氧化过程中复合气体指标的变化,研究在水分的影响下所产生复合气体指标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煤样的含水率对煤氧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煤自然发火温度与φ(CO)/φ(CH4)、φ(C2H6)/φ(CO)、φ(CO)/φ(CO2)以及Graham指数有明显关系。含水率对煤氧化升温过程中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在30~120℃时,水分对煤氧反应既有催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而抑制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抑制作用最好的含水率为20%;在120~140℃时,水分对煤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少,且水分作为反应物参与到煤氧反应中进而表现出水分对煤氧化的促进作用,此时水分对煤氧反应以化学促进为主,促进效果最好的含水率为10%;在120~140℃时,则由于水分蒸发使得煤样的原有孔隙体积增大并且产生了新的微小孔隙,变得更有利于煤氧化反应的发生,进而表现出对反应的间接促进作用,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36.
易欣  张敏  邓军 《煤矿安全》2023,(1):85-93
为了更加精准预测煤自燃发展进程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利用自主研发的程序升温实验装置,以宁夏清水营煤矿与大佛寺煤矿的新鲜煤样为研究对象,获取2个实验煤样在不同氧化温度时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分数与气体组分,分析实验煤样在低温氧化阶段的气体变化规律,并确定2个实验煤样的特征温度;同时,分别采用多参数指标法、气体增长率分析法与格雷哈姆系数3种方法,综合分析并预测实验煤样的氧化进程。结果表明:2个实验煤样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CO2、CH4、C2H6、C2H4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CO、CO2与第二火灾系数R2可作为预测2个实验煤样自燃的主要气体指标;CH4、C2H6、C2H4、第一火灾系数R1、第三火灾系数R3作为辅助气体指标;宁夏清水营煤样的临界温度为60~80℃;干裂...  相似文献   
837.
声波测温技术中信号频率的选择是提高测温准确性的关键。为探究低频声波在松散煤体中的最优传播频率,以褐煤、焦煤、无烟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声损失实验测试系统,测试了3种煤样在0.9~<3、3~<5、5~<7、7~10、9~10、>10 mm 6种粒径下的传声损失。结果表明:所有煤样的传声损失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大而呈现波浪式上升形状,相较于其它粒径煤样,0.9~<3 mm范围内煤样的传声损失最大;随着煤样粒径的增加,煤样传声损失不断增加,且传声损失最低点对应的声波频率也不断增大,煤样的煤化程度对传声损失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煤样粒径是影响煤样传声损失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声波主要是沿着松散煤体粒径间的空隙传播;通过对比分析传声损失的极大值与极小值,发现不同粒径煤样的传声损失在250~600 Hz与900~1600 Hz之间存在极大值,其传声损失极大值范围在4.66~7.64 dB之间;通过测试3种煤样混样在低频声波中的传声损失,确定了松散煤体中最优传声频率范围为600~900 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