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9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1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5篇 |
综合类 | 354篇 |
化学工业 | 675篇 |
金属工艺 | 337篇 |
机械仪表 | 442篇 |
建筑科学 | 600篇 |
矿业工程 | 309篇 |
能源动力 | 137篇 |
轻工业 | 448篇 |
水利工程 | 223篇 |
石油天然气 | 228篇 |
武器工业 | 73篇 |
无线电 | 5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16篇 |
冶金工业 | 272篇 |
原子能技术 | 50篇 |
自动化技术 | 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1篇 |
2023年 | 231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37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367篇 |
2013年 | 288篇 |
2012年 | 304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03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处于海水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成为国际上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尝试使用在混凝土中掺入二级粉煤灰作为矿物细掺料替代阻锈剂,即节约了成本,又可配制出低氯离子渗透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2.
前不久,某部一台74式挖掘机(W4—60挖掘机)在进行道路驾驶训练时因变速器“跳挡”出现重大事故苗头。变速器“跳挡”是指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从某一行驶挡位“自动跳入”空挡,使挖掘机的行驶速度失去控制。这种现象在训练中时有发生,其危害性较大(尤其是挖掘机在下坡行驶时)。 相似文献
73.
74.
自平衡测桩法是一种新型的测桩法,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本文以某特大桥桩基的现场自平衡试验为依托,以现场测试数据为依据,同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数值分析值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表明:模拟计算桩顶位移的发展趋势及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上段桩位移的发展趋势与实测值一致,结果大于实测值。本文成果和结论可为同类试验和桩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完成集中荷载作用下8根剪跨比0.26~1.04、跨高比为2和3的LC40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试验,分析该类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破坏过程、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破坏形态以及钢筋应变等;重点研究剪跨比、跨高比对该类构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深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本次试验8根试件进行计算,并与采用拉压杆模型的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三个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类混凝土深受弯构件主要发生剪切破坏和弯剪破坏两种典型破坏形态,随剪跨比增大,试件极限承载力显著减小,并且试件的弯曲效应逐渐明显,破坏形态随剪跨比和跨高比的增大逐渐由剪切破坏向弯剪破坏转化;采用拉压杆模型计算该类试件承载力较为合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接近,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结果与拉压杆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为保守,尤其是对于跨高比为2的深受弯构件(深梁)。 相似文献
76.
77.
78.
二氧化钛的微波水热法制备及其杀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水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新方法,并研究了二氧化钛对于真菌的杀灭作用,本文选用酿酒酵母为试验菌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二氧化钛的最适浓度为1.0 mg/mL,对不同反应条件下二氧化钛的杀菌性能进行了测试,最终确定的TiO2加紫外光条件下,杀菌能力最强,且当菌悬液浓度为1.0×102cfu/mL,光催化氧化反应3 h可以杀灭所有的菌,随着菌浓度的升高,杀菌率变低。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