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淡水泥浆侵入造成鄂尔多斯盆地Y区块油层和水层电阻率对比度低,储层油层识别困难。通过侵入模拟研究,发现淡水泥浆侵入使油层电阻率增大率(饱含油砂岩层电阻率ρso/饱含水砂岩层电阻率ρsw)由3.8~6.8降至1.5~2.5;且使铀层电阻率降低65%,而水层电阻率升高50%,进一步降低了油层和水层电阻率的列比度,油层测井识别不到74%。为此,通过分区块计算淡水泥浆侵入后的混合地层水电阻率,反算地层真电阻率,并应用电阻率增大率和品质因子交会图重新确定解释图版,识别率达到91.3%,提高,近17个百分点。用该方法处理了Y区块内49口井,比原始解释符合率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该区低对比度油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的砂体中,分布于天环坳陷两侧的斜坡带上,东侧斜坡是油藏主要的分布区,西侧斜坡带则分布较少。马坊地区中部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正断层,对岩性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泥岩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油藏聚集的场所,后期的断层对先期的油藏起沟通和调整作用,相向正断层形成的断背斜是油藏富集的重要的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国内引进了多种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国内设计院等相关单位也在参与国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为此,有必要掌握国内外流行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标准中的动力分析方法。介绍了汽机基础结构分析用的4 种计算模型,强迫振动分析的扰力取值和阻尼系数比,以及强迫振动控制标准,最后,概述了各种标准的动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4.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层间非均质储集层,相较于连续注水,不稳定注水能够促进较低渗透层水驱前缘推进,发挥毛细管力驱油作用,提高较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其中短注长停方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对于层内非均质储集层,不稳定注水能够在储集层中产生压力振荡,使较高渗透层和较低渗透层之间发生流体交渗,增大注入水在较低渗透层中的波及,提高较低渗透层采收率,从而提高油藏总采收率。  相似文献   
25.
依据轻、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岩石学、测井系列、分析化验等测试技术方法,详细分析了该区长9油层组沉积特征,认为该油层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水上沼泽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受西北和东北两个物源体系控制,其中以西北物源为主。其岩石成分主要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中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受沉积影响,区内单砂体结构呈现无粒序均一型或复合粒序型两种特征,其中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主要的储集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