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灰色动态建模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瑞林  刘晓  郑立军 《中国矿业》2006,15(12):110-112
本文以灰色建模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缓冲算子来尝试排除原始数据中的冲击扰动;通过建立等维新信息灰色预测动态模型,来有效地利用和跟踪采掘进程中新揭露的瓦斯涌出信息,以实现对采场瓦斯涌出量数据系列的真实表达。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比较理想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2.
利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铝基合金粉末,通过冷压、烧结制备成型的金属半燃料电池阳极,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恒电流计时电位曲线对阳极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采用XRD对制备的电极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镜对恒电流放电之后的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400℃的铝基合金阳极,其自腐蚀电流密度较小,交流阻抗谱表明其耐腐蚀性能最强,恒电流放电时较大电流密度下能够保持较负的、稳定的电位值。  相似文献   
53.
焦作煤业集团朱村矿北风井于2003年10月停止使用.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该矿成功解决了跨井筒回采中通风、涌水和顶板控制问题,充分回收了井筒煤柱,提高了矿井回采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作为数字广播电视的一种无线电发射台,单频网的出现大大地节约了频率资源,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就地面电视广播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单频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5.
文章从河道采沙对水文监测断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纵断面、横断面变化分析采沙的影响,借以指导相关部门逐步实现河道采沙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根据相关规定确定禁采区、保留区、可采区等区划,科学规范指导采沙工作,保持河床河势的相对稳定性,进而保护水利工程、水文监测断面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56.
文章用实测雨洪资料建立了变滞模型参数k、r非线性函数的多元高次方程组,提出了应用网格逐步缩小模式的最优化解法。  相似文献   
57.
焦作煤业集团朱村矿北风井于2003年10月停止使用。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该矿成功解决了跨井筒回采中通风、涌水和顶板控制问题,充分回收了井筒煤柱,提高了矿井回采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阿尔油田油藏特点为储油层薄,孔隙度低,岩性致密。在开发中布置了多口水平井,进行大规模压裂改造,以提高产量。针对传统工艺缺点,水力喷射压裂一体化工艺技术为阿尔油田的水平井压裂改造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其分层效果好,施工简便、连续,工具不易砂卡等特点,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了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成为阿尔油田水平井压裂改造措施的主要手段,为低渗透薄层油藏水平井压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
杨税务潜山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典型的超高温(170~200 ℃)、高压、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纵向上发育3套层状储层段,近几年储层改造效果一直不理想。研究认为影响该地区储层改造效果的主控因素有:(1)储层改造的工程设计不适合强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2)射孔厚度过大造成单层改造裂缝的延伸长度小;(3)现有液体体系及配置不适合长缝的形成;(4)套管压裂方式常造成套管及环空水泥环的破坏,从而造成套管破损、井口环空带压等风险隐患。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技术攻关和现场实践,形成了针对性配套工艺:(1)减小储层改造厚度,提高压裂改造强度,增大横向改造面积;(2)优化压裂液配置,提高缝网支撑力度;(3)优化施工工艺,创新裂缝导流能力保持工艺;(4)优化管柱工艺,降低风险事故。该技术在杨税务潜山2口井进行了现场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0.
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热负荷预测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与系统实际热负荷相差过大,容易造成热用户侧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热用户体验,不利于系统节能。采用机器自学习的方法,对大连某供热系统2019年至2021年的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模型,并对比预测效果。结果显示: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结果比经验预测结果高8.7%,随着模型不断地自学习与自优化,预测结果的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