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5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线性变参数方法的VSC-HVDC变增益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系统的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器能够提高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增大系统区域间的阻尼,但VSC-HVDC的非线性特性,使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性能受到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文中通过选取并联交流线路的有功功率作为变参数向量,应用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方法,设计了VSC-HVDC的变增益附加阻尼控制器。仿真系统的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均表明:在系统运行方式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文中所设计的LPV附加阻尼控制器能有效抑制交流系统区域间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22.
文中对一起现场故障案例中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失败后逆变站换流变中性点偏移保护动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保护动作的原因是由于直流线路故障点与整流站Z闭锁投入的旁通对形成了对健全极直流电流的分流回路,导致故障点无法熄弧、整流站旁通对无法关断;然后,逆变站Y闭锁投入的旁通对与整流站旁通对再次形成了分流回路,导致逆变站换流变单相接地,换流变中性点偏移保护动作。进一步地,结合直流输电工程运行情况,提出了可有效避免逆变站旁通对与线路故障点、整流站旁通对形成分流回路,换流变中性点偏移保护动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3.
随着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如何连接风电场和电网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风电场连接方式及控制策略,通过与交流输电和电流源型高压直流输电(CSC-HVDC)的比较,说明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在连接风电场与电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换流站的 dq解耦控制基础上,对DFIG与VSC-HVDC的换流站的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利用PSCAD/EMTDC平台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一个换流站连接多台DFIG的结构,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4.
以提高多端电压源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为目的,提出了基于直流电压 — 有功功率调节特性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在系统负荷发生突变或任一换流站故障退出后,所有具备功率调节能力的换流站根据给定的调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系统功率的缺额,这样既维持了系统内的功率平衡,又避免了单个换流站承担功率过大的情况。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阮思烨 《电力建设》2012,33(4):98-101
根据高岭背靠背直流工程调试阶段出现的阀脉冲丢失故障情况,分析阀故障对于直流运行的影响以及相关保护配合关系,论证了阀脉冲丢失的故障类型,利用PSCAD/EMTDC数字仿真验证故障过程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直流换流站现场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线路纵联保护对通道依赖性较高,通道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保护的动作效果,进而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双通道线路纵联保护的原理入手,分析不同实现方式的优缺点,详细对比了国内外主流保护厂家生产该类装置的实现方式,介绍了双通道线路纵联保护在国内两大电网公司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双通道纵联线路保护的分析评价指标。通过配置冗余保护通道,双通道线路纵联保护的可靠性更高,建议加大双通道线路纵联保护在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的推广使用力度,并对其配置及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7.
针对多馈入电压源直流连接受端系统的输电方式问题,设计了基于有功功率和交流电压调节的电压源换流站控制器,并采用特征值方法分析控制对于系统稳定的影响。为验证控制方案的合理性,利用PSCAD/EMTDC平台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多馈入电压源直流输电技术对受端系统的有效供电,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