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56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5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37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砂岩透镜体成藏门限及控油气作用机理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33  
砂岩透镜体成藏须经历供烃门限和聚烃门限,供烃门限与源岩向砂体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相对应.在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114个主要砂岩透镜体油藏中,有112个处于排烃门限(2500m)以下.聚烃门限系指砂岩透镜体接收外来油气的临界地质条件,与之对应的砂岩孔隙度为12%,渗透率为1×10-3μm2.在济阳坳陷已发现的主要透镜体油藏中,98%以上的油藏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超过以上临界值.在砂岩透镜体埋藏过程中,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处在第三阶段的透镜体砂岩既满足源岩供烃条件,又满足自身的聚烃条件,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12.
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对牛庄洼陷3个典型的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因机理及其主控因素的剖析,发现砂岩透镜体形成的沉积环境或砂岩体成因类型、砂体围岩供烃条件和砂体自身的物性条件是制约岩性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在浊积岩砂体形成的油气藏中,砂体围岩的供烃条件(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镜质体反射率)越好,砂体自身孔渗性(孔隙度、渗透率)越好,砂体的含油性(充满度、含油饱和度)就越好。牛庄油田牛20C3、王70B和牛35B1都是浊积砂体,其中牛20C3砂体的围岩供烃条件及其自身物性最好,砂体的含油性也最好,圈闭充满度高达74.56%;王70B砂体围岩供烃和自身物性较好,砂体含油性中等,圈闭充满度53.25%;而牛35B1砂体的围岩供烃和自身物性差,其充满度仅有29.02%。  相似文献   
413.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层系富有机质纹层和贫有机质纹层之间存在明显的页岩油微运移,富有机质纹层生烃能力强,生成烃类的重质组分优先与干酪根溶胀或吸附滞留,轻组分以游离态运移到与其互层的长英质或碳酸盐贫有机质纹层富集;玛页1井风城组69%的页岩存在外来运移烃的充注,31%的页岩发生了排烃作用。综合基于地质色层效应的族组分、二维核磁共振以及无机锰元素在烃类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分析,验证了微运移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微运移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贯穿页岩油从生成、排出到富集的全过程,影响页岩油的含量和组分。页岩油微运移识别与评价结果,将为揭示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机制、建立页岩“多级生油高峰”模式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14.
以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成岩油藏为研究对象,从油藏地质特点和测井特征出发,利用取心资料和常规测井数据,研究该区火成岩裂缝的成因及特点。采用M-N交会图对火成岩岩性进行识别;在考虑裂缝对孔渗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裂缝各种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电成像测井资料、试油资料以及岩心描述,构建了该区火成岩裂缝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发现,裂缝在弹性参数上表现为低杨氏模量和高泊松比特征。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利用测井资料对该地区火成岩裂缝性油藏进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15.
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易溶蚀、易充填和成因、演化复杂的特点,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川东北二叠系-三叠系为主要对象,开展了环境描述、形成机理、发育模式和分布预测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认识。①不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能力对比实验表明,不同岩性、岩石结构、流体介质、添加物加入在开放与封闭状态下,碳酸盐岩溶蚀行为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遵循碳酸盐岩溶解—沉淀的"溶蚀窗"规律。②碳酸盐岩储层总体上受控于环境与地质作用过程两大条件。通过对不同类型储集体"五因素"(构造、地层、岩相、流体、时间)的剖析,表明不同地区和层系的储层分别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特点、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③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面临复杂地表—构造、埋深大、形态复杂、非均质性强等不利条件,通过"以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水平,利用井—震结合,厘清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建立碳酸盐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分析其非线性特征,揭示储层内部的不连续性、不规则性,定量计算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技术路线的实施,可以有效预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16.
基于全球52 928个油气藏压力特征统计,从盆地类型、储集岩性、储层物性、油气藏温度、油气相态等5个方面出发,对深层和中浅层油气藏压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中浅层,油气藏总体以常压为主,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储层、致密储层、高温环境、凝析气中更易形成超压油气藏;在盆地深层,油气藏总体以超压为主,被动陆缘盆地、碎屑岩储层、非致密储层、高温环境、油气混相中更易形成超压油气藏.不同压力特征油气藏随埋深呈现一定规律性:①负压和常压油气藏分别分布在深度2 500 m和3 500 m以上地层中,超压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度4 500 m以下地层中;②常压油气藏在冷盆、温盆、热盆开始大量出现的深度分别为2 400 m、1 600 m和1 200 m,呈变浅趋势;超压油气藏在冷盆、温盆、热盆开始大量出现的深度分别为4 400 m、3 600 m和2 800 m,同样呈变浅趋势;③负压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主要位于盆地浅层,常压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主要位于盆地中层,超压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主要位于盆地深层;④冷盆超压油气藏发育范围较宽,热盆超压油气藏发育范围较窄,温盆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17.
陈冬  陶智 《现代导航》2012,3(4):279-281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大行程二维压电微动工作台。介绍了弧曲位移放大机构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放大机构性能的因素;工作台的柔性铰链、弹性平行导板机构、弧曲位移放大机构,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大行程,并满足了传动导向的高精度、高稳定性要求;与采用杠杆放大的二维工作台作了简单比较,对各自的优缺点作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418.
通过在核心光节点中加入信令转换函数的方法,实现了不同网络模型之间的互联,在这种新的机制下,混合网络中的对等客户、重叠客户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连接和通信,这对于网络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运营商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19.
水平井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造成常规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中的响应机理发生改变,地层电阻率测井响应表现出各向异性特征,测井解释模型也因井眼位置不同而复杂化。因此,在进行水平井测井资料解释时,应考虑地层各向异性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和地层非均质性对测井解释模型选择的影响。首先利用水平井井眼轨迹在钻出和钻回同一地层界面时的测井响应镜像特征提取地层界面点,用多项式趋势面分析方法确定水平井井眼轨迹的三维空间展布与地层之问的关系,确定井眼轨迹与地层的相对位置;然后通过研究水平井测井电阻率随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油、水层的评价标准;最后采用3层水平层状模型对水平井地层电阻率的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准确计算了地层水平电阻率和地层含油饱和度。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塔里木油田水平井测井解释中,确定了井眼轨迹与地层的相对位置,计算了地层水平电阻率的大小。对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地层电阻率如果表现为各向异性,就不能将水平井测量电阻率直接用于油水层的识别,但利用计算的水平电阻率能很好地使用垂直井的成熟研究成果进行油水层识别和地层含油饱和度计算。  相似文献   
420.
利用数据链系统自身的战场态势实时共享特性,通过计算和仿真,提出并量化了如何根据敌方电子侦察干扰平台的航迹,动态调整数据链应用平台工作参数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了提高数据链系统抗截获、抗干扰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