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均匀分散、具有花球形貌的YBO3∶Eu3+. 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量仪、高分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为六方球霰石晶相, 仅含有Y、O、B、Eu元素, 微球直径约1~2μm, 组装成花球的薄片厚度约100nm. 提出了其形成机理:在水热过程中生成的YBO3晶核在六亚甲基四胺(HMT)的调节下各向异性生长为二维薄片, 并最终组装成为花球状结构. 研究发现得到的YBO3∶Eu3+在612nm表现出显著的红光发射, 并且由于Eu3+附近晶体场对称性降低, 样品表现出较高的红光/橙光(R/O)比率.  相似文献   
132.
采用腐蚀浸泡失重方法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2205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浓度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并与传统的20R钢和316L不锈钢作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材质的耐蚀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2205316L20R;硫酸浓度和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由强到弱排序都为:20R316L2205。在T≤40℃,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深度为0mm/a,耐蚀性等级为1级,评定为完全耐蚀;当温度增加至60℃且硫酸浓度为30%时,其腐蚀速率显著增加,腐蚀深度为27.026mm/a,耐蚀性等级为10级,评定为不耐蚀。高铬含量可以降低不锈钢材料的钝化电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修复能力,可能是2205双相不锈钢比316L和20R更耐蚀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镍镀层,并研究了占空比对镀镍层微观结构、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占空比下镀镍层的择优取向面为(111)晶面,高占空比下呈现出(111)和(200)的双择优取向;随着占空比的增大,镀镍层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占空比为70%时所得镀镍层的硬度最高;占空比为20%时所得镀镍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4.
污秽绝缘子表面在低气压下容易出现飘弧现象,并在闪络过程中形成空气间隙电弧.绝缘子表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的U-I特性差异较大,而现有模型大多只是简单的用剩余污层表面电导率来计算表面电弧,无法准确低气压下的直流闪络特性.基于Obenaus模型,从理论上表面电弧和空气间隙电弧的差异,并利用这种差异性来作为判断直流污闪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35.
沈焱  陈吉 《上海涂料》2011,49(10):19-21
分析了涂装线附属空压机余热回收的可能性。介绍了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在涂装线前处理槽液加热中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6.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出具有(111)或(200)择优取向的纳米晶镍。采用XRD对纳米晶镍的织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纳米晶镍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织构对纳米晶镍的耐蚀性有明显的影响,具有(111)择优取向的纳米晶镍的耐蚀性最好;随着TC(111)的增大,纳米晶镍的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7.
以砂质碎屑流沉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分析化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开展南堡凹陷堡古2区块沙一段油藏精细解剖研究,落实砂质碎屑流沉积砂体发育样式和储层特征,精细刻画油藏内部隔夹层分布规律,明确油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砂质碎屑流表现为丘状沉积,中间厚、两端薄,垂向上为多期扇体叠置,平面上储层砂体呈毯状分布,单层厚度大、连通性能好;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和粗砂岩,总体属于低孔中低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含少量原生粒间孔隙和裂缝,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岩相和成岩作用控制;隔夹层包括岩性和物性2类,主要呈不连续分散状分布于主水道两侧和外扇,对油藏分割作用差,储层砂体上下切叠连通,油藏整体表现为具有一定层状属性的准块状油藏。研究成果对后续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以及同类油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压电陶瓷多层膜的低温共烧特性及压电性能密切依赖于其成分。采用调节压电材料成分,以0.90Pb(Zr0.48Ti0.52)O3-0.05Pb(Mn1/3Sb2/3)O3-0.05Pb(Zn1/3Nb2/3)O3四元体系为研究对象,同时添加烧结助剂CuO来实现多层膜的低温烧结。对多层膜的流延、排胶、烧结、极化等工艺进行探索以优化工艺参数,最终获得850℃烧结温度下的高致密度多层压电陶瓷。压电性能的测试表明三层结构的压电多层膜陶瓷表观d33达873pC/N,远高于同成分单层陶瓷306 pC/N的d33值。采用多普勒激光测振仪进行扫频实验,测定了多层陶瓷纵向振动速度的频谱,确定了基于该多层膜压电振子的最优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139.
为探求雨凇覆冰形态对输电线路导线电晕起始特性的影响规律,在低温低气压人工气候试验室内完成了光滑铝导线的雨凇覆冰及覆冰后的交流电晕试验,并结合紫外成像仪技术和电流-电压(I-U)曲线拟合方法对雨凇形貌和导线起晕电压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滑导线上雨凇覆冰导致其起晕电压严重降低,且随着覆冰时间延长,导线起晕电压还将持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呈逐渐减慢的趋势;雨凇覆冰形态并不随覆冰水电导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随着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加,导线起晕电压会逐渐降低。所得结论可供雨凇频发地区的输电线路设计与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140.
雨凇覆冰后的铝管表面会生长尖锐的冰柱从而影响导线电晕起始特性;目前国内外针对导线覆冰做了大量研究,但往往忽略运行导线带电覆冰的事实,且尚未深入研究带电覆冰后的导线起晕电压跌落规律。因此,在低温低气压试验室进行了铝管带电雨凇覆冰后的交流电晕试验,利用紫外成像技术及曲线拟合法测量分析了不同雨凇形态下对应的起晕电压值,并根据不同雨凇冰柱形态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铝管电场的畸变规律。结果表明:雨凇覆冰会严重降低导线起晕电压;不同电场雨凇覆冰后的铝管起晕电压也不同;覆冰时间的增加会导致起晕电压出现连续降低,但降低速度逐渐减慢;较高的覆冰水电导率不会改变雨凇覆冰形态,但会导致起晕电压逐渐降低;雨凇冰柱越长越尖则引起越严重的电场畸变,起晕电压也越低。所得结论可为雨凇频发地区输电线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