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41.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从Cr3+溶液中制备Fe-Ni-Cr纳米晶合金镀层,利用SEM,EDS和XRD对Fe-Ni-Cr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晶粒结构进行观察;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进行极化曲线测试并与传统的304不锈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沉积镀层为纳米晶,无裂纹,表面光亮,晶粒尺寸大多分布在10~40 nm之间,镀层主要元素成分含量Cr为25.52%,Fe为59.61%,Ni为6.55%,与传统304不锈钢相比, Fe-Ni-Cr纳米晶镀层在5%的H2SO4溶液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近30 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近1/8,维钝电流降低了近1/10。因此,Fe-Ni-Cr纳米晶合金镀层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42.
为考察铁基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含氯溶液中的腐蚀性能,采用电弧熔炼结合真空甩带制备了Fe69.9Cr22.6Mo5.7Cu0.6Zr0.1Nb0.8W0.3非晶条带,并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和浸泡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合金在含氯溶液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316不锈钢相比,合金具有典型的非晶态结构,其耐蚀性显著增加。在25℃的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其自由面的耐蚀性与辊面相当,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约为316不锈钢的18.9%、15.7%;在NaCl溶液中具有稳定的钝化特征,但钝化区间ΔE更宽。在45℃的NaCl溶液中,其自由面与辊面之间的耐蚀性差别显著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显著增加,ΔE变化不大。在80℃的37%盐酸中,其腐蚀速率相对于室温增加了2个数量级,但仍远低于316不锈钢2个数量级。温度的升高使非晶合金表面活性质点增加,氯离子的渗透能力增强,腐蚀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3.
南方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页岩矿物组成与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吉  肖贤明 《煤炭学报》2013,38(5):822-826
应用XRD技术对南方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泥页岩进行了矿物组成测定和脆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页岩中石英丰富,平均含量分别可达46.65%和44.02%;黏土矿物较低,平均含量分别为30.02%和36.41%。上奥陶-下志留统页岩黏土含量较高,平均值54.95%,石英含量较低,平均值为29.04%。3套暗色页岩脆性指数都较高,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样品脆性指数平均值分别高达67.06%和59.89%,上奥陶-下志留统页岩脆性指数为44.74%。研究结果说明南方古生界3套富有机质页岩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  相似文献   
44.
C-276哈氏合金焊接换热管在服役中发生了腐蚀失效,焊缝区域明显减薄,焊缝局部有小孔。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失效的C-276焊接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仅对焊缝做了冷拉处理、不当的焊接工艺以及随后的不完善固溶处理是导致焊缝区域耐腐蚀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5.
采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在黄铜基体上制备出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研究了电流密度对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相结构、硬度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3A/dm2时,镀层的硬度较高,为6 000MPa;电流密度为5A/dm2时,所制得的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140μA/cm2,膜电阻约为166 900Ω。  相似文献   
46.
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黏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颗粒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减少以及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车辆收费、门禁管理等方面.UHF频段RFID技术由于可实现远距离和快速通信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一款基于ISO/IEC 18000-6C协议的超高频读写器的设计方案.该设计射频部分以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AS3990射频收发芯片为核心,数字部分以FPGA...  相似文献   
48.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在不同换向比下制备镍-铁合金。使用SEM及EDS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及名义成分进行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当换向比为2.5~10时,获得致密均匀的合金镀层,其中铁的质量分数基本一致,平均值约为(14.95±0.45)%;当换向比为3.3时,镀层的耐蚀性最佳,沉积镀层电阻约为35 810Ω/cm2,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0.79μA/cm2。换向比引起镀层表面形貌的差别可能是由于镀层的耐蚀性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制备出非晶Ni-W合金镀层。利用XRD对镀层的晶粒尺寸和相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镀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镀层的非晶程度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5A/dm~2时,镀层的耐蚀性最好,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88mV和49.4μA/cm~2。  相似文献   
50.
桂王林  陈吉  崔霄  刘强 《材料保护》2018,(2):1-4,13
为了探究Ni-WC/Co纳米复合镀层对材料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脉冲电沉积制备出Ni-WC/Co纳米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WC/Co含量对复合镀层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影响;室温下,在MM-W1B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复合镀层的摩擦学性能,分析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加入WC/Co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硬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都是先降低后升高;当WC/Co含量为30.0 g/L时,复合镀层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硬度最高,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最低,耐磨性能最佳,复合镀层表面只呈现出轻微划痕,是由磨料磨损造成的,没有犁削和黏着磨损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