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章对防尘口罩泄漏性试验装置喷头进行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和使用FLUENT软件对喷头结构及其流量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通过对喷头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优化,为防尘口罩泄漏性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纳米Al/Al2O3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揭示了这种材料热稳定性的特点,在550℃以下,完整的Al2O3的外壳限制了Al的传输,从而保持了原来的晶粒形态和尺寸。在570~650℃的温度范围内,弥散分布的Al2O3碎片通过钉扎晶界抑制了Al晶粒的长大,即使在660℃,Al晶粒熔化后,弥散的Al2O3碎片仍可在冷凝过程中有效地抑制Al晶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63.
在HF-2000场发射电镜上完成了Al/Al2O3颗粒的辐照诱发Al非晶化转变和原位观察。纳米束斑综合分析表明Al非晶化转变是一个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64.
纳米压痕法测量Cu的室温蠕变速率敏感指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吉  汪伟  卢磊  卢柯 《金属学报》2001,37(11):1179-1183
介绍一种测量室温蠕变速率敏感指数m的新方法。即通过纳米压痕仪精确测量压头的压入位移h和材料的硬度值来计算m值。用该法分别测得单晶Cu(123)压痕蠕变的m的平均值约为0.0045;多晶Cu和纳米晶Cu(晶粒尺寸为30nm)的m的平均值分别为0.007和0.0094。压痕蠕变曲线与传统的单轴蠕变曲线十分相似;室温m的平均值与加载条件无关,而由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分析了移动平台使用前景和水务业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尝试通过移动平台的使用,着手建立全新的管理模式,提升政府对于水务工作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6.
常季  陈吉  崔霄 《表面技术》2015,44(11):35-39,51
目的采用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制备碳化钨-钴-镍(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方法通过XRD,SEM,EDS和硬度分析等手段对镀层的结构、表面形貌、元素成分、显微硬度进行测试,最后采用浸泡实验的方法对WC-Co-Ni纳米晶复合镀层和304不锈钢在5% H2SO4溶液进行腐蚀速率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当脉冲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5A/dm2,脉冲占空比50%,脉冲频率2000Hz时,施镀时间2h,制备的WC-Co-Ni复合镀层为纳米晶结构,WC-Co纳米颗粒起到了促进形核作用,晶粒尺寸大多分布在20nm左右;WC-Co纳米颗对镀层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使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为600HV,高于传统的不锈钢材料(210HV);浸泡试验结果表明,WC-Co-Ni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于304不锈钢,温度由20℃~80℃,复合镀层腐蚀速率变化缓慢,20℃腐蚀速率仅为0.4192mm/a,80℃也低于20mm/a。镀层表面平整、光亮无裂纹.结论镀层由立方晶型的Ni,六方结构的WC和立方晶型的Co组成,WC-Co颗粒均匀弥散在纳米晶Ni镀层内并且镍、钨、碳与钴的原子重量百分比为6:2:1:1。  相似文献   
67.
雨凇会在导线表面生产出较长且尖锐的冰柱,从而影响导线的电晕起始特性;国内外研究机构已针对输电线路覆冰以及覆冰对导线电气特性的影响等问题做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但大多忽略了运行导线发生带电覆冰的事实,且未针对带电覆冰后的起晕电压下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研究不同电场带电覆冰形态对起晕电压的影响规律,在人工气候室针对四种绞线进行带电雨凇覆冰后的工频电晕试验,利用紫外光子数和拟合法测量了不同覆冰形态所对应的起晕电压值,并建立有限元电场分布模型以验证试验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覆冰后的导线表面起晕电压会严重下降;不同场强覆冰后的起晕电压也不同;覆冰时间的增加会使起晕电压持续下降,但速度变慢且饱和;直径越粗的导线覆冰后的起晕电压越高;电导率不会改变雨凇覆冰形态,但较高的盐浓度会降低起晕电压值;雨凇冰棱越尖细则对电场的畸变作用越大,相应的起晕电压值也会越低。所得结论可为冰区的架空线路电晕放电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雨凇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最严重的冰雪灾害,覆冰后的铝管表面产生并排的冰柱从而改变导线原有形态,冰柱尖端将使得铝管表面电场发生严重畸变,进而增大表面场强;为研究冰柱形态对铝管表面场强的影响规律,在低温低气压试验室内测量不同覆冰程度后的冰柱形态参数,并建立其相应的电场分布模型,再利用有限元法对其尖端场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雨凇冰柱尖端将严重增大铝管表面场强,随着覆冰程度的增加,覆冰15~30 min内由于冰柱生长较快故导致表面场强增加较快,45~60 min内由于冰柱增长速度变慢故表面场强增长速度也变慢;可为雨凇覆冰地区输电线路选型及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9.
陈吉  杨卫东 《江西建材》2014,(10):247-247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蓬勃发展,水利水电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0.
雨凇覆冰后的输电线路导线表面电场会发生畸变从而降低起晕电压值,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深入分析雨凇覆冰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规律,且缩比导线模型所得结论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差异。为探求雨凇覆冰导线的电晕特性,在人工气候实验室内完成了3种分裂导线雨凇覆冰后的交流电晕试验,结合紫外成像与拟合法对导线雨凇覆冰后的电晕特性进行了测量,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以弥补雨凇电晕研究的空缺。结果表明:雨凇覆冰会降低裸导线起晕电压值约50%;导线表面的起晕电压会在最初的15 min内下降较快,之后会随着雨凇覆冰程度的增加而继续下降,但其速度逐渐饱和;相同雨凇覆冰时间内分裂子导线越多则起晕电压值越高;覆冰水电导率的大小并不会直接改变或影响雨凇覆冰表面形态,但起晕电压值却会随着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所得结论可供雨凇覆冰地区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和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