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1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了依靠绝缘材料在电场下的颜色变化判断电力设备带电状态,制备了等规/无规聚(3-己基噻吩)(poly(3-hexylthiophene),P3HT)共混薄膜。研究发现,等规P3HT纳米微晶在共混薄膜顶部均匀分布。随无规P3HT含量的上升,共混薄膜沿厚度方向表现出更好的绝缘性能。在无规P3HT含量为95%时,共混薄膜的工频介电常数为5.86,电阻率为3.2 T Ω·cm,直流击穿场强达到113 kV/mm。通过空间电荷积累光谱发现,当电场强度大于40 kV/mm时,电荷主要积累在绝缘的无规P3HT中,且共混薄膜吸收光谱450 nm处峰强度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实现了空间电荷驱动的绝缘体系电致变色,为电力设备绝缘带电状态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电缆外护套故障检测及定位方法,结合三种典型电缆外护套故障类型,通过实际检测试验的开展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现场检测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3.
搭建高压开关柜实验平台,设计了5种能产生稳定局部放电的高压开关柜典型缺陷模型。使用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对各缺陷模型进行检测,检验了暂态地电压对不同缺陷的检测能力。并选取暂态地电压检测能力较好的缺陷的检测数据,使用4种暂态地电压判断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4种判断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并给出了推荐的判断方法。应用推荐的判断方法,对某变电站和某供电局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表明了该判断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220 k V电缆的现场耐压方案的比较和计算分析,最终采用变频谐振的耐压方式,而且利用该试验设备的自身特点选取了串联谐振并联补偿的方法,通过多个电抗器的串、并联组合增加了试验设备的灵活性。通过该试验的开展,云网首次完成了220 k V长距离电缆的现场交流耐压试验,证实了采用并联补偿、串联谐振的试验方法对电缆进行交流耐压是可行有效,试验方法和结果对今后相关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40.5 kV穿墙瓷套管绝缘故障进行了分析.得出故障类型,再对40.5 kV穿墙瓷套管状态良好时和两种典型绝缘故障情况时的电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典型绝缘故障均会造成穿墙瓷套管发生严重的放电现象,且内表面半导体釉未与导电排等电位造成的后果是最严重的,对两类典型绝缘故障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电力电缆现场测试过程中缺陷类型判断的准确性与灵敏性,通过阻尼振荡波电压法对存在人工缺陷的电缆终端进行局部放电测试,采集不同缺陷下的局部放电信号并提取放电特征量以构造局部放电智能模式识别分类器,经实验验证,所构造的智能模式识别分类器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准确地判断并输出显示缺陷类型,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现场检测中的工作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高频电流耦合法(HFCT法)和检测阻抗法是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重要手段,两种方法局部放电检测装置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均不相同,致检测数据难以横向比对,给运维和检修带来困难。为比较两种检测手段的局部放电特性和检测性能,本文建立基于高频电流耦合法(HFCT法)和检测阻抗法的电缆中间接头气隙缺陷试验系统,设置了110kV电缆中间接头外半导层气隙缺陷模型,逐级升压激发缺陷的局部放电信号,利用PD-check采集和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放电谱图、单次脉冲的时频域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局部放电测试环境下,检测阻抗法的抗干扰能力及测试灵敏度优于高频电流耦合法。  相似文献   
28.
高铁列车关键部件的智能化诊断是当前电气化铁路智能检测与控制的关键一环,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方法更精确、灵敏地诊断出高铁列车关键部件的故障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在卷积神经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与多尺度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选择4种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EPR)电缆终端典型缺陷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所提出的融合注意力机制与多尺度网络的方法进行了终端典型缺陷的诊断.结果 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EPR电缆终端故障的预测准确率达95.9%,相较于传统方法,预测准确率提高15%;同时,相较于其他深度学习方法,该方法对终端故障的预测准确率提高了5%,且所构建的诊断模型的训练迭代步数减少约40%.该文还提出了一种在极值寻优能力、网络稳定性、特征学习能力优于多尺度网络的网络模型,但相较于传统识别方法,深度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时间过长,如何缩短网络的模型训练时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220 kV电缆的现场耐压方案的比较和计算分析,最终采用变频谐振的耐压方式,而且利用该试验设备的自身特点选取了串联谐振并联补偿的方法,通过多个电抗器的串、并联组合增加了试验设备的灵活性。通过该试验的开展,云网首次完成了220 kV长距离电缆的现场交流耐压试验,证实了采用并联补偿、串联谐振的试验方法对电缆进行交流耐压是可行有效,试验方法和结果对今后相关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在外半导电层被划伤后的放电行为,采用脉冲电流法与高频电流耦合法以及硬件实时放电谱图采集,提取外半导电层含有贯穿性缺陷的高压电缆预制式中间接头中的局部放电信号,结合电场仿真以及接头放电模型对放电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频电流耦合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信噪比不及脉冲电流法,不易发现贯穿性缺陷激发的放电信号;外半导电层存在贯穿性缺陷的情况下,一旦线路中由于操作过电压或故障引起的过电压激发接头缺陷内发生放电,放电将迅速向增强绝缘层内部发展,最终形成贯穿性放电通道导致增强绝缘失效,因此实际生产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此类缺陷,确保接头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