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究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输系统中高功率放大器HPA(High power amplifier)的自适应预失真方法。为了减少HPA非线性对OFDM传输系统的影响,通过改进的限幅法与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相结合,降低OFDM信号的峰均比值,扩大HPA的线性化范围,从而补偿功放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的最小均方LMS(Least meansquare)算法,并将其应用到基于记忆多项式模型的数字预失真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峰均比抑制技术与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其性能优于单独使用自适应预失真技术,而且新的算法能有效地改善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带外频谱抑制达到28dB。  相似文献   
132.
针对当前超宽带多输入多输出(UWB-MIMO)天线存在尺寸大、隔离度低等缺陷,设计了一款紧凑型UWB-MIMO天线,天线尺寸仅有41 mm×25 mm×1.6 mm。通过扳手形微带馈线扩宽天线的带宽,在天线的接地平面上引入锯齿形和梳状电磁带隙结构以获得较高的隔离度;加载C形枝节形成陷波以抑制X波段的下行频段对超宽带系统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UWB-MIMO天线的阻抗带宽为3.1~12.0 GHz,陷波频带为7.0~7.9 GHz;在整个工作带宽内,隔离度大于20 dB。设计的UWB-MIMO天线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稳定的增益和较低的包络相关系数(ECC<0.006),适用于UWB-MIMO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33.
根据目前无线通信系统发展趋势,设计了一款具有高隔离度的小型化双单元超宽带(UWB)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整体尺寸仅为18 mm×22 mm×1 mm。该天线贴片采用刻蚀六角星的矩形结构,并在其右侧上下位置分别挖去“w”形及小矩形,实现了天线的宽带化;采用缺陷地(DGS)结构,在接地板顶端刻蚀两个半径相等的半圆形槽,实现了天线的高隔离度。仿真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天线最终的工作带宽为2.75~10.64 GHz(相对带宽达到117.85%),且在带宽范围内隔离度均大于22 dB,包络相关系数(ECC)小于0.015。由此,所设计的天线不仅尺寸极小、结构简单,且性能方面良好,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4.
针对预失真器中模型参数过多的问题,从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用于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的预失真器模型简化方法。在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 SAMP)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频域陷波的相关支集选择SAMP算法(RSS-FNSAMP)。该算法能够对PA行为模型进行简化,而后将其运用在提出的分段式双反馈DPD系统中,以补偿被带内残差所掩盖的带外失真,在增强了系统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其复杂度,提升了DPD线性化效果。为了验证该方法,使用20 MHz LTE信号驱动一个35 dBm的F类功率放大器。实验结果表明,归一化均方误差(normalized mean squared error, NMSE)与ILA-SAMP、ILA-DOMP和分段式双反馈-DOMP相比提升了3~5 dB,相邻信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dio, ACPR)改善了25 dBc,表明该方法能够在降低模型参数数目的同时,提升功放...  相似文献   
135.
可重构输入匹配采用一种基于L型的电路结构,通过一个单刀单掷开关电路使该结构接入一段微带线,实现不同工作频率下输入阻抗的自动补偿.输出匹配实现并发双频段工作,在早期三段式微带线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公式推导,提出了更易实现的四段微带线串联结构.该功率放大器采用了可重构结构与并发双波段匹配网络结合的方式,因此只采用了一个开关.电...  相似文献   
136.
137.
为明确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动态特性,建立更加适合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控制系统;通过分析生物质燃烧过程以及燃烧机理,基于即燃碳燃烧理论,建立床温动态模型,并对炉内温度场进行关联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的床温能够基本稳定在实际床温滤波值附近,且床温变化趋势和实际滤波床温相近,验证了模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上下部的温度关联性差异与含氧量和炉膛温度有关,左右侧温度差异受烟气流量影响较大,在炉膛上部,物料浓度和受热面布置不均也是影响温度特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8.
为响应“十九大”绿色环保精神,满足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需求,建立准确的NOx排放浓度机理控制模型对于设计循环流化床机组脱硝自动控制方法具有重大意义。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机理切入,建立即燃碳模型,并将燃料氮分为挥发分氮与即燃碳氮2部分构建NOx炉内自生成模型;考虑CO和即燃碳对NOx的还原作用推导NOx自还原模型;构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模型,综合以上模型建立了适应深度调峰的循环流化床NOx排放模型。探究了机组深度调峰下运行参数与NOx排放浓度的关系以及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仿真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循环流化床NOx模型取得了较好仿真效果,稳态工况的模型计算值平均预测时间为114 s,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0%;深度调峰下的模型计算值平均预测时间为126 s,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42%。模型计算量较实测量提前2~3 min,具有一定预测效果。NOx排放浓度模型可为今后循环流化床机组适应...  相似文献   
139.
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双碳”目标与方法落实到绿色建筑教育实践中,是当前建筑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贵州大学绿色建筑课程的教学检视与学生反馈,剖析绿色建筑课程存在“时滞迟效、学用分离”等问题的根源,即课程定位模糊、教学过程单调、忽视学生诉求,结合OBE理念,提炼出“学扎实、讲实效、重实用”的教学目标,据此在教学方案中相应设计了知识模块和认知模块、实操模块、实践模块,并采用集成课前趣味导入、课中数字化互动、课后动态反馈的“全过程”教学方式,凝练成以“实”为旨的绿色建筑课程改革方案,达到了学生会应用和设计有实效的目的,形成了课程实践融入“双碳”知识图谱的新路径。最后,针对此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设计与技术教学的改进建议等。此项课程改革弥合了绿色建筑理论与应用之间的鸿沟,为我国的绿色建筑教学提供了经验借鉴,丰富了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助推了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