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鲍婕;王艳;黄甘;戴薇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16-117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由于其特殊结构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其导热能力尤其出色,然而很多应用场合都需要导热却不导电的界面材料,二维层状六方氮化硼(h-BN)即\"白色石墨烯\"为该领域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介绍了h-BN在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的散热应用,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散热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理解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特别是烧蚀过程中靶面电子发射带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热传导双温模型,模型考虑了电子热导率、热容、电子-晶格耦合系数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表面热电子发射和多光子电离导致靶面的能量损失。选择波长为 800 nm,FWHM为100 fs,峰值功率密度为1.2×1017 W/m2 的高斯型单脉冲激光辐照铜靶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计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光子电离所导致的电子发射比热电子发射要强,但是热电子发射持续的时间长;多光子电离导致的电子发射带走的靶面能量比较大,在分析飞秒烧蚀过程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分析目前电力系统仿真新目标和新动向的基础上,介绍了梯级水电站电气部分模拟及其在仿真支撑系统中的实现,列出了在正常运行和非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失磁模型在梯级水电站系统中的仿真结果和分析。整套系统模型对梯级水电站系统运行状况能做出准确的模拟,模型已用于梯级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中,其精度和实时性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铁电材料的尺寸效应是当今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由于测试技术上的限制,传统测试方法难以保持材料的纳米状态,测试结果不能表征纳米铁电材料的性能特征。因此,提出了一种粉体电极,可直接用于测试纳米级粉体材料的介电性能,并以钛酸钡材料为例介绍了实验测试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覆铜陶瓷(DBC)基板在功率模块的封装中应用广泛,其热传导性能对于功率模块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基于智能功率模块(IPM)中覆铜陶瓷基板的图形化结构,制作不同材料及厚度的DBC基板样品并进行了热传导性能测试。通过仿真研究,进一步讨论DBC基板各层材料及厚度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实验与仿真结论一致,DBC基板的热传导性能随铜层厚度增加先增强后降低,随陶瓷层厚度增加而降低。在瞬态研究中发现,相同功率加载的初始10 s内,不同材料结构的DBC基板样品最高温度差高于55℃。因此,优化DBC基板的陶瓷层材料和尺寸设计对于提升功率模块的热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介电特性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贮藏、加工、保鲜、灭菌灭虫、清洗分级、无损检测等诸多领域都有应用。近年来有关介电性能的测试有了很大进展,该文使用多功能LCR仪对有机一无机复合材料进行介电性能测试,并分析其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20.
鲍婕;余攀结;马永德;张宏伟;蔡镇平;曹彦宁;黄宽;江莉龙 《化工进展》2025,(5):2997-3008
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脂肪醇在化学、化工、制药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废弃油脂中的脂肪酸或脂肪酸甲酯经过加氢工艺转化为脂肪醇的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柠檬酸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Cu-ZrO2催化剂。结果表明,Cu-ZrO2催化剂主要以四方相ZrO2负载铜物种的形式存在。金属Cu与ZrO2载体存在一定相互作用,在催化加氢棕榈酸甲酯反应过程中,对ZrO2四方晶相起到稳定作用。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Cu0物种是关键的活性中心。当Cu0含量不足时,棕榈酸甲酯转化率随Cu0含量增加而升高;当Cu0含量充足时,Cu+与Cu0协同作用于催化反应。同时,对四个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即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氢气压力,结果表明均对棕榈酸甲酯的催化转化有明显影响。其中,温度影响较大,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棕榈酸甲酯的转化率,但过高温度易使得生成的十六醇脱水转化为十六烷等副产物。通过条件优化,在铜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300℃、6MPa和2h反应条件下,棕榈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5.1%,十六醇的产率可高达9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