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2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满足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高温传热储热的要求,对3种不同比例的高温混合碳酸熔盐的热物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号、2号、3号混合碳酸熔盐的熔点分别为388.7、337.9、391.3℃;初晶点分别为454.9、639.7、535.4℃;1号、3号混合碳酸熔盐的分解温度分别为916.2、920.4℃.通过分...  相似文献   
52.
纳米光催化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分析目前光催化杀菌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从纳米TiO_2光催化杀菌技术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光催化杀菌技术在湿度影响、催化剂改性与成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水处理、中央空调系统杀菌、涂料与电器行业等方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不同技术之间的相互交叉是推进光催化杀菌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并指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3.
为了模拟光催化净化器去除室内污染物的最佳条件,搭建了光催化污染物HCHO去除循环实验台,利用浸渍涂膜法分别以活性炭颗粒及活性炭网为载体制备纳米TiO_2催化剂膜,通过实验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HCHO浓度较高时,2种催化剂膜对HCHO的光催化去除随流速的增加表现为从传质控制过程向光催化控制过程过渡,且以活性炭网为载体的催化剂膜对HCHO的去除效率大于以活性炭颗粒为载体的催化剂膜;而在HCHO浓度较低时,由于HCHO驻留时间的影响,2种催化剂膜对HCHO的去除随流速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本实验室配制的新型混合低熔点熔融四元硝酸盐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不锈钢合金的相容性,在搭建的动态腐蚀试验台进行实验条件为565℃,流速分别为0.6、1.3和2.0 m/s下1000 h 304不锈钢的动态腐蚀试验。实验结果表明:3种流速下304不锈钢均发生了氧化腐蚀。腐蚀失重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变化规律更接近抛物线关系。同时,流速的变化会对腐蚀产生影响。此外,流速的增加对试片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类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单一水合盐相变材料过冷度大、热导率小、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以十二水硫酸铝铵为相变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将Al2O3与黄原胶作为添加剂对十二水硫酸铝铵进行改性,采用多孔吸附法将改性膨胀石墨和改性十二水硫酸铝铵复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相变材料,并研究了其热物性、过冷度、循环稳定性和材料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的熔点、潜热和导热系数分别为93.23℃、235.40 k J/kg和4.086 W/(m·K);循环50次后,过冷度稳定在24.00℃,且循环300次后,潜热仅下降5.9%,具有较好稳定性;316L不锈钢和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作为封装容器材料使用。该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建筑物供暖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6.
能源生产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当前燃煤机组调峰能力不足、灵活性差,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以600 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8种熔盐储热辅助调峰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调峰能力和热力性能。结果表明:熔盐储热辅助调峰系统提高了燃煤机组灵活性,可有效调节机组出力,较大程度拓宽机组运行区间;电加热造成大量(火用)损失,中压缸排汽抽汽造成的(火用)损失则较小;储热时发电机输出电能直接加热熔盐,释热时熔盐加热旁路给水方案可获得最大调峰容量,调峰深度可达17.83%;储热时中压缸排汽抽汽加热熔盐,释热时熔盐加热旁路给水的方案可获得最高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系统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40.95%和40.29%,煤耗率为350.01 g/(k 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