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5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增效剂SD对草甘膦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草甘膦加入SD后,不仅可提高草基膦对草地上部分的防效,而且可明显加大杂草地下部分的伤害。文中还分析了环境等因素对SD增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2020 年伊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围绕“疫情背景下的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主题, 邀请了王世福、黄建中、张天尧等多位专家学者笔谈。王世福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的短板和治理盲区的反思,从宏观的城市到微观的社 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韧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将健康影响评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加强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 公共健康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公共设施空间通用性和稳健性;提升韧性社区的应急治理能力等。魏成以疫情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出发,探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积极纳入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之中, 以期改善和提质设施供给与防灾减灾的智能化应用,并推动多方协作、多元互动的创新治理决策平台的形成。袁媛对在疫情中如何有效 提高城市医疗设施的应急能力,提出规划构建合理的基层医疗分区,梳理医疗设施配置模式在医疗分区内选择基础条件优良的街镇一级 医疗设施作为传染病初级分诊点,以及培育居民分诊就医习惯,提升城市在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的韧性等建议。单卓然基于线下零售服 务空间组织的“规模收缩、多心扁平、均衡分散化”过程,正在超常规加速,而且可能难以逆转的趋势,反观我国大城市空间治理中现 行的线下零售空间组织政策,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定点造极”转型“动态组网”,有限公共资源优先向市边缘区、区边缘街道投放; 研究优化零售商业网点规划配建标准;增强评估零售商业用地调规效应;搭建城市“一张网”零售服务动态监测平台。向科围绕公共空 间与私人空间、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展开辩证的讨论,通过对疫情期间,物理性公共空间与虚拟公共空间的变化的研究,指出在快速 变迁和不断拓展的现实中,需要反复思考公共空间公共性的立场,从而构建新的公共空间结构、内容和形式。黄建中从社区角度的疫前、 疫中、疫后三个阶段,分析城市规划和治理工作之间相对脱节的问题,重点指出需要增加对基层单元的社区治理;后疫情时期,社区生 活圈应该是衔接空间与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单元。张天尧认为社区是卫生防疫等基本单元,作为基层区域性共同体,在公共卫生危机应 对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健康社区治理的制度构建,从制度保障、协作网络、支撑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健康社区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空间结构和绩效问题研究。旨在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解释"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内在组织逻辑和空间绩效机理,并将其运用于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模式选择。为实现这些目标,以我国大城市"职——住——流"组织作为空间绩效研究的切入点,从"场所——流动"空间的"静态——动态"耦合的视角,分析现实中大城市的不同空间战略及其绩效迥异的成因;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提出大城市空间组织的高产、低熵、稳定和可持续性准则,以用于权衡和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多中心”空间结构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及应对规模增长带来的“大城市病”的战略共识研究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本质涵义,探讨“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及实现“空间绩效”的路径;具体以厦门为研究案例,基于“职住平衡度”、“交通模式”两大要素确定多种规划情景,构建交通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城市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分析和解释“空间结构”与“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性与空间绩效.这一方法的应用,可使规划决策的效果可视化,从而有助于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5.
以厦门为研究案例,采用LBS画像大数据和人口与经济普查、居民出行调查等传统普查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职住静态分布和动态关联分析来认识厦门“岛内-岛外”的空间结构和运转特征,测度其“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空间绩效”并解释其成因机理.研究提出,大城市为应对“大城市病”而实施“多中心”战略,不仅需要在外围地区规划建设足够规模的新城或新城区,使城市在空间形态上实现“多中心”,更需要维持组团之间合理的关联强度——如果外围组团的内循环比例提升,则“多中心”结构的“空间绩效”可望提升;而若跨区及向心的通勤比例很高,且以个体机动方式为主导,则原本良好的组团结构也会被瓦解.  相似文献   
10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实施已逾20年。对其回顾与思考,旨在深刻认识交通、路网规划规范、规范执行之间的关系,促进交通、路网规划问题的破解和规范的完善。95版规范提出了3项关键要求:(1)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要依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等因地制宜予以确定;(2)各等级道路的路网密度指标要求;(3)支路满足公交通行、支路网密度伴随容积率增加而加大的要求。相关研究和路网案例表明这3项要求具有先见性和科学性。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合理的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和交通-用地的相互协调。要求(1)强调结合交通需求的路网交通组织的重要性,要求(1)是实现要求(2)、(3)的前提与方法。良好的路网是合理交通组织的结果,合理交通组织是有效满足以人为本的交通需求的结果。难以驾驭复杂情况下的路网交通组织、选择性地执行规范的建议或控制指标、放弃或忽视95版规范的核心要求,是导致中国城市路网规划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产城融合规划与发展策略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重点领域。既有的产城融合规划多注重于多元混合功能空间的打造,缺乏对于各片区间产业联系及空间关联的关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无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产业联系及其空间关联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产业一体化来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以西宁南川片区整合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适时把握价值链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建构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并以此为逻辑线索对产与城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有机串联是推动产城融合的有效策略。在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引导下,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得以有机衔接,在不同片区间建立经济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片区间的有序流动,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分工与统筹,以产业一体化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并最终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8.
开关磁阻电机铁耗实验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中  蒋全 《中小型电机》1995,22(2):20-22,59
提出了一种开关磁阻电动机铁耗实验估算方法。讨论了机械损耗、铜耗、器件损耗和杂散损耗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9.
一、前言自本世纪60年代断裂力学引进到应力腐蚀破裂(SCC)的研究以来,大大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SCC断裂力学方法亦得到发展并日趋完善。目前已发展了随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增加、降低、不变的三大类型试样。然而迄今国外没有制订出国家标准。从试样制备、试验条件、试验操作到试验结果等国内外都不统一。本文将依据我们近年来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对SCC断裂力学方法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二、试样的制备 1.尺寸设计试样尺寸的出发点是限制裂纹尖端塑性区大小,只当裂纹尖端塑性区相对于整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通过采用普通焦炭鼓风竖窑,锻烧川西越西高纯白云石,获得了较好效果。烧结白云石的纯度、密度、合格率和焦比等指标与上钢三厂基本相当;用该料60%与回收废镁砖料配制的转炉炉衬大砖,经试用,炉龄可达352炉,比用回收镁砖炉衬,炉龄提高105炉;炉衬材料费用降低0.23元/吨钢,基本满足炼钢要求,并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