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7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7篇 |
无线电 | 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解决峡谷风电受峡谷尾流影响而造成的风电短期功率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聚类的峡谷风电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对峡谷风电站的历史气象、预测功率、实际功率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升预测模型的训练效果。按照经纬度进行峡谷风电站地域网格聚类,获得峡谷风电网格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对每个网格进行功率预测,并进行网格功率叠加与误差修正,峡谷风电站短期功率预测实际准确率达到88.35%,其运行效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峡谷风电短期功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2.
为推动煤热解产物半焦在电站锅炉上的安全高效利用,在某300 MW机组煤粉锅炉上开展了大比例掺烧半焦的现场试验,对不同半焦掺烧比例下的锅炉性能及NOx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焦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掺烧后能够改善原煤质的燃烧特性;采用“分磨制粉、分仓储存、炉内分层掺混”的掺烧方式可以实现半焦掺烧比例50%下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在300 MW负荷下,与掺烧前相比,半焦掺烧比例为50%时,锅炉效率从90.36%升高至92.79%,炉堂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从493.85 mg/m3降低至435.86 mg/m3。煤粉锅炉大比例掺烧半焦可提高锅炉效率,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但是炉膛出口温度稍有增加,减温水量增大。 相似文献
23.
本文针对某大型公共建筑机电系统交付查验过程中发现的水箱检修空间不足、未落实二次防污染措施等问题,通过合理布置给水机房中给水水箱及水泵机组的位置、降低水箱内形成“死水区域”风险、避免水箱在运行期间的生物污染等措施,减少二次加压供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达到保障用水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介绍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测距方案,从软、硬件两方面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在介绍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和分析影响超声波测距精度原因的基础上,以C8051F02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Parallax 28015超声波传感器,利用单片机内部PCA输入捕捉功能,测量回波时间;同时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对声速进行温度补偿,完成了现场距离的精确测量,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利用UG软件对液压支架顶梁进行三维建模及导入到workbench进行网格划分和确定边界条件的过程,分析了顶梁在受到两端集中载荷、单侧载荷以及扭转等三种工况时的应力和位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了解了液压支架顶梁应力分布情况及薄弱环节之后,可为改进生产工艺(如整体锻造代替拼焊)并采用增加板厚、材料改性和选择高强度材料等方法实现提高液压支架顶梁的强度及刚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河南省西峡县洋淇沟橄榄岩矿床位于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洋淇沟的西北部,赋存于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界牌岩组松树沟—洋淇沟岩体中,本文介绍了洋淇沟橄榄岩岩体的地质背景及岩相构造特征、形态产状、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形成时代及成因等,分析了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产品应用,认为洋淇沟橄榄岩矿床出露地表,易于开采,橄榄岩可用于耐火材料、铸造行业、农用肥料、建筑行业、工程陶瓷、工艺品、酸化橄榄岩浸取镁等行业,通过对洋淇沟橄榄岩矿床的进一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洋淇沟橄榄岩矿产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8.
对3%无取向硅钢进行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获得表面纳米结构,再进行550~650℃、4h固体粉末渗硅处理,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表层组织演变。结果表明:经过SMAT后,3%无取向硅钢表面晶粒尺寸降低至10nm左右,纳米晶层厚度约为20μm。经过550~650℃、4h渗硅处理后,SMAT样品表面形成化合物层,其厚度随着渗硅温度的升高由27μm增加到150μm。化合物层由FeSi和Fe3Si两相组成,其中FeSi相随着渗硅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