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2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955篇
电工技术   135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581篇
化学工业   3492篇
金属工艺   1027篇
机械仪表   1192篇
建筑科学   1678篇
矿业工程   693篇
能源动力   589篇
轻工业   1384篇
水利工程   419篇
石油天然气   1191篇
武器工业   178篇
无线电   24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53篇
冶金工业   937篇
原子能技术   280篇
自动化技术   263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96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762篇
  2014年   1021篇
  2013年   1146篇
  2012年   1423篇
  2011年   1498篇
  2010年   1390篇
  2009年   1408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1336篇
  2006年   1289篇
  2005年   1112篇
  2004年   727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38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478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固体生物质的热解液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气体产物的比较及油产物一般物性和油成分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较高的温度和较和的停留时间会降低的产率,生产过多的不凝气,过低的温度和加热速度导致严重的碳化,同样会降低油产率,本实验的最高油产率可达63%,2)生物质热解油品的物性特点主要包括水分量较高,pH值较低,粘度变化范围很大,热值与化石燃料相比为低,并且油品中因含氧量很高而极不稳定,油品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烷烃和非烃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对较少,3)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可柜化为热解区和还原裂解区。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从原动力机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对六种主要机型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分析比较,认为动力机工作形式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动力机的功率、效率等动力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与燃料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正丁醇燃料特性对柴油机低温燃烧影响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将20%体积分数的正庚烷、异辛烷和正丁醇分别与柴油进行掺混燃烧,研究了正丁醇沸点、燃料组分、十六烷值和含氧特性等理化特性对柴油机低温燃烧(LTC)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十六烷值是影响LTC燃烧特性的主导参数,柴油+正庚烷和柴油+异辛烷的燃烧特性分别与纯柴油和柴油+正丁醇接近.碳烟排放上,柴油+正庚烷与纯柴油差别很小,表明在20%掺混条件下,物理特性和燃料组分对LTC碳烟排放影响较小;柴油+异辛烷的碳烟排放较纯柴油降低明显,表明十六烷值是影响LTC碳烟排放的重要因素;柴油+正丁醇的碳烟排放比柴油+异辛烷有较大降低,表明正丁醇含氧特性对改善LTC碳烟排放具有重要作用.燃料理化特性对NOx、CO和HC等气体污染物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4.
燃料液滴超临界蒸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常压液滴蒸发的传热传质过程出发,建立了常压液滴蒸发的数学模型。通过比较液滴超临界蒸发和常压蒸发的差异,研究液滴超临界蒸发所涉及的关键问题。以二甲基醚(DME)在氮气介质中超临界蒸发为例,介绍了状态方程法计算DME-N2体系的高压气液相平衡,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流体热物性和输运参数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95.
A carbon fiber composite gasketless bipolar plate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 fuel cells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groove of a trapezoidal shape, which develops large contact stresses due to a wedge mechanism.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groove was modified to increase gas tightness without using rubber gaskets. Graphite, polyimide (PI)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ilm were co-cure bon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polar plate during the compression molding process to change its surface hardnes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gas tightness. Additionally,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and mechanical abrasion were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Corrosion and gas tightness tests on the surface modified bipolar plates we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gasketless sealing method.  相似文献   
996.
选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一缩二乙二醇(DEG)为主要原料,经相转化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WPU)自乳化乳液;再加入过量胺开环的环氧树脂E-51,后扩链30 min,得到一系列状态稳定的环氧树脂E-51改性水性聚氨酯(EPU)乳液.并对乳液及胶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研究表明:环氧树脂E-51成功被乙二胺开环,用其改性水性聚氨酯,可以使胶膜的机械性能增强,24h吸水率降至1.46%,硬度、耐热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7.
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峰 《云南化工》2012,39(2):38-41
综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三条工艺路线,对合成工艺中催化剂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尿素醇解法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最具有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综述了纳米氮化硅( nano-Si3N4)改性聚合物(包括聚烯烃、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酯、聚四氟乙烯等)的研究进展,从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结晶性能、摩擦性能和电性能等方面对nano-Si3N4改性聚合物的效果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nano-Si3N4改性聚合物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分别研究了乙烯一辛烯共聚物(POE)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对尼龙66(PA66)和20wt%纳米碳酸钙/尼龙66(nano-CaCOJPA6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观察和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研究表明,POE或POE-g-MA可改善PA66熔体的加工性能,提高PA66的结晶温度。与非相容性POE/PA66和20wt%纳米CaCOJPOE/PA66共混体系相比较,POE-g-MA能明显地细微分散在PA66和20wt%CaCOJPA66复合材料中,促进界面结合,通过有效应力传递赋予复合材料较高的冲击韧性.使拉伸强度的降低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LFT-D-CM(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直接在线模压成型)工艺,生产碳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碳纤维在产品中的长度,与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相比,碳纤维增强工程塑料力学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增强工程塑料,并且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材料力学性能提高并可在线回收利用废料,解决了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减少能耗及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