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67篇
  免费   8229篇
  国内免费   5238篇
电工技术   526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246篇
化学工业   9931篇
金属工艺   4348篇
机械仪表   4810篇
建筑科学   5549篇
矿业工程   2701篇
能源动力   1824篇
轻工业   8054篇
水利工程   2132篇
石油天然气   2851篇
武器工业   973篇
无线电   82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63篇
冶金工业   2852篇
原子能技术   1051篇
自动化技术   11750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1064篇
  2022年   2545篇
  2021年   3246篇
  2020年   2373篇
  2019年   1688篇
  2018年   1972篇
  2017年   2135篇
  2016年   1942篇
  2015年   3089篇
  2014年   4066篇
  2013年   4762篇
  2012年   5919篇
  2011年   6190篇
  2010年   5944篇
  2009年   5509篇
  2008年   5815篇
  2007年   5463篇
  2006年   4854篇
  2005年   3979篇
  2004年   2971篇
  2003年   2060篇
  2002年   1941篇
  2001年   1727篇
  2000年   1425篇
  1999年   782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半导体传感器在生物分析科学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半导体生化传感器 (ISFET 和 LA PS)在医学监测、免疫检测、免疫分析、D N A 杂交以及细胞培养等方面应用的进展。为使半导体器件适用于生化检测,对其中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和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通过与微流体网络相结合,基于半导体传感器的实验室芯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3):217-229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34.
简要介绍了林达均温型甲醇塔在内蒙天野20万t/a甲醇装置开车及初步运行情况。运行情况验证了该反应器的先进性,其催化剂床层测温点多、温度分布均匀、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5.
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开挖坡高达435m,坡面面积达27万m^2,为典型的反倾向层状结构岩质高边坡。为了确保进水口坝段的稳定,必须保持边坡岩体有足够的稳定性,通过采取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设计,加固支护设计及施工控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边坡稳定。文章简要论述了边坡设计的原则、标准、高边坡轮廓设计、防渗排水系统、加固支护措施、施工控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36.
冯雪峰 《信息技术》2006,30(1):30-32
首先分析了BMP图像文件格式,然后根据传统LSB算法在BMP图像文件中应用,提出一种改进的LSB隐藏算法,提高了伪装图像质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7.
Studies on the deactivations and initiations of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s of 1,3‐butadiene have been achiev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nitiation and deactivation control the re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peak of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has been studied. Monte Carlo modeling of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was confirmed by the agreement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polymerizations run with a temporary evacuation of monomer. The balance of catalysts and active chains is established by both initiation and chain transfer reactions with cocatalyst, which causes a ‘pseudo‐stability’ stage.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38.
融合多种网络可满足用户长日寸间连接和尽可能获得较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需要,但融合后的网络也将各种网络的安全缺陷带进融合网络中。这不但给融合网络的运行带进各种原有的安全问题,而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恢复的多重防护解决方案,并使用公钥加密算法鉴权。使用私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该方案可以为系统提供可靠的安全性,并实现用户对服务的不可抵赖性。该方案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下一步还需要明确各层的正确行为,以及出现多个恶意节点对某个合法节点诬陷时所应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39.
陆东凹陷油气藏烃类组成非均质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高,占总组成的含量均大于40%,而极性化合物则相对较低,一般不足40%;相反,在低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明显降低,而极性化合物则显著增加。此外,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成熟度亦存在着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高,而在低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低。根据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特征和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陆东凹陷油气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40.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multiple fibers 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without wavelength conversion. We study networks with dynamic wavelength routing and develop accurate analytical models to compare various possible options using single- and multiple-fiber networks. We use results of an analytical model and simulation-based studies to evaluate the blocking performance and cost of multifiber networks. The number of fibers required providing high performance in multifiber networks and their costs are compared. A case is made for using multiple fibers in each link with fewer wavelengths instead of using a single fiber with many wavelengths.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a network with four fibers per link and with four wavelengths on each fiber without any wavelength conversion on any node yields similar same performance as the networks with one fiber per link and 16 wavelengths per fiber on each link and with full wavelength conversion capability on all nodes. In addition, the multifiber network may also offer the cost advantage depending on the relative cost of components. We develop a parametric cost model to show that multiple fibers in each link are an attractive option. Finally, such multifiber networks also has fault tolerance, with respect to a single fiber failure, already built into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