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8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361篇
电工技术   577篇
综合类   458篇
化学工业   563篇
金属工艺   305篇
机械仪表   265篇
建筑科学   283篇
矿业工程   192篇
能源动力   174篇
轻工业   460篇
水利工程   181篇
石油天然气   203篇
武器工业   96篇
无线电   4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4篇
冶金工业   318篇
原子能技术   78篇
自动化技术   69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储能两阶段调度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在含风电的系统优化调度问题中引入需求响应和储能系统。首先利用区间法模拟风电场景并构建了基于Kantorovich距离的场景削减策略,然后分别在需求侧和发电侧引入需求响应和储能系统,结合2阶段优化理论,以风电日前预测功率和超短期预测功率作为随机变量及其实现,构建了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电储能2阶段调度优化模型。为求解该模型,在传统二进制粒子群算法中引入混沌搜索,构建了混沌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最后,以IEEE 36节点10机系统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混沌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适用于风电储能系统2阶段模型求解;利用需求响应和储能系统的协作效应,可以抑制风电功率的不确定性,提高系统风电利用效率,降低系统发电煤耗水平,因此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对象引用关系的Java程序内存行为分析方法.与传统的通过内存消耗的大小来确定程序中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并分析相关内存行为的方法不同,本文方法同时考虑内存消耗和内存支配两个因素来确定一个数据结构在程序内存行为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数据结构之间在内存使用上的支配关系和对数据结构进行引用分析,得到程序中重要的内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析程序的内存行为,且对比其它方法能提供更加准确的内存行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3.
不可达路径是造成软件测试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路径测试之前,检测程序中的不可达路径可以有效节约软件测试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路径扩展的不可达路径静态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程序的子路径集,将路径的可达性问题转换为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使用约束求解器判断子路径的可达性,可以分为:可达子路径,不可达子路径和无法判定三个部分,并对后面两部分的子路径扩展出的路径做二次可达性检测,最终获得程序中所有路径的可达性信息.可达性检测工作主要在子路径集上进行,因此有效地解决了路径爆炸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检测出程序中的不可达路径.  相似文献   
194.
针对分布式MIMO系统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这2大性能指标,在复合衰落信道模型下,当上行链路采用最大比发送—选择合并,下行链路采用选择发送—最大比合并时,利用Lognormal分布对复杂Gamma-Lognormal分布的近似,推导得到当移动台位置给定时,系统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的闭合表达式,证明了系统性能指标与移动台分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后依照实际通信环境,提出一种考虑存在小区热点的移动台非均匀分布模型,然后推导得到考虑该分布模型后的系统平均中断概率和平均信道容量闭合表达式;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所提近似处理的精确性以及各项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5.
基于MIMO的可见光通信中的信道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存在的码间串扰(ISI)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用于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均衡方案及实现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码间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为了准确表征Love波器件的质点位移和色散关系,提出了一种Love波器件三维建模方案。在Love波器件的三维建模中,该方案用有限数量单元去逼近实际Love波器件的真实物理结构和叉指换能器、波导层等实际载荷工况。通过一个压电基片材料为128°YX-LiNbO3,金属叉指换能器为Al电极,波导层材料为ZnO薄膜的Love波器件三维模型实验,验证了该Love波器件建模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9~51 MHz的频率范围内,Love波模态声波的频率为49.072 MHz、49.295 MHz、49.607 MHz和50.062 MHz。在这4个频率处Love波仅存在X方向质点位移的变化,Y和Z方向的质点位移都为0。器件的色散关系为随着角频率增大,Love波的速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7.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穿越五大风区。风区地段,强风携带的砂粒对兰新铁路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的冲蚀磨损,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降低。选用JNF型抗冻型硅溶胶,氟硅酸镁+氟硅酸铝和沃尔VL-M1高效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了处理。并分别在处理试样上涂装了水性硅丙乳液、环氧树脂+聚氨酯和PPG聚氨酯涂料作为风蚀防护层。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基底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表面耐磨性,而其中以氟硅酸镁+氟硅酸铝处理的表面耐磨性提高最多;在同种表面处理时,环氧树脂+聚氨酯涂料的抗冲蚀性能最好,PPG涂料次之,水性硅丙乳液最差;在不同表面处理后,氟硅酸镁+氟硅酸铝溶液表面处理的试块,涂料的抗冲蚀性能亦最好。  相似文献   
198.
从工程实际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现有耐压试验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检测效果、理论研究成果、试验设备能力、工程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采用混联方式实现长距离500 k V电缆线路工程变频耐压试验的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变频谐振耐压过程中同步开展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的方法,可满足500 k V长距离交联电缆线路耐压过程中的局部放电分布式同步检测。在北京海淀500 k V电缆工程中,实施完成了世界上首次1.7 U_0/60 min条件下500 k V长距离交联电缆线路变频谐振耐压与分布式局部放电同步检测的现场试验应用,有效地支撑了海淀500 k V电缆线路的交接试验。  相似文献   
199.
目的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氢化锆表面制备氧化锆阻氢膜层,探究溶胶p H值对阻氢膜层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正丙醇锆为前驱体,通过滴加盐酸分别得到p H值为1、3、5、7、9的溶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氧化锆膜层的截面形貌、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并利用真空脱氢实验测试了膜层的阻氢性能。结果溶胶p H值影响溶胶的涂覆性能,致使氢化锆基体表面所得膜层的连续性、均匀性及厚度存在差异。溶胶pH值的变化对形成膜层的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所得膜层由单斜相氧化锆(m-ZrO2)和四方相氧化锆(t-ZrO_2)组成。当p H值在1~9范围内时,随着溶胶pH的增加,膜层中t-ZrO_2的体积分数和PRF值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ZrO_2的体积分数介于13.16%~46.84%之间,膜层的PRF值介于10.13~19.46之间。结论溶胶pH值影响溶胶的涂覆性能,进而影响膜层质量、膜层中各物相的含量以及膜层的阻氢效果。当溶胶p H值为3时,溶胶涂覆性能良好,所得氧化锆膜层均匀、连续,膜层较厚且致密,膜层中t-ZrO_2的体积分数最大,为46.84%,同时膜层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值,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达到最大值19.46。  相似文献   
200.
居同彬  吴永祥 《煤矿机械》2006,27(8):145-147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力设备运行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指标。详细阐述了基于DSP的电力设备功率因数检测的几种方式,针对具体情况和特定的设备对功率因数的几种检测方式进行了适用性的比较与分析,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思路、方案和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