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23篇
  免费   8388篇
  国内免费   4913篇
电工技术   6209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6888篇
化学工业   12989篇
金属工艺   4617篇
机械仪表   5544篇
建筑科学   6534篇
矿业工程   2573篇
能源动力   2215篇
轻工业   7712篇
水利工程   1984篇
石油天然气   3577篇
武器工业   907篇
无线电   986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26篇
冶金工业   3636篇
原子能技术   1127篇
自动化技术   12619篇
  2024年   473篇
  2023年   1548篇
  2022年   3073篇
  2021年   4033篇
  2020年   3026篇
  2019年   2372篇
  2018年   2660篇
  2017年   2970篇
  2016年   2604篇
  2015年   3688篇
  2014年   4865篇
  2013年   5762篇
  2012年   6406篇
  2011年   6660篇
  2010年   6074篇
  2009年   5672篇
  2008年   5529篇
  2007年   5325篇
  2006年   4734篇
  2005年   3917篇
  2004年   2756篇
  2003年   2120篇
  2002年   1938篇
  2001年   1574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1341篇
  1998年   922篇
  1997年   820篇
  1996年   772篇
  1995年   580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363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3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coupling of light from photonic-crystal band-edge lasers into single-mode waveguides. Both active and passive devices lie in the same plane and coupling of light is achieved by using parabolic and nanotapers in InP based epitaxial structures.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se devices. Coupling efficiencies higher than 80% can be obtained with parabolic couplers. We also present laser configurations that can reduce multiwavelength coupling of light into single-mode waveguides, using structures that are similar to coupled cavity Fabry-Peacuterot lasers  相似文献   
972.
薩支唐  揭斌斌 《半导体学报》2007,28(10):1497-1502
提出场引晶体管双极理论.替代已55年久,1952 Shockley发明单极理论.解释近来双栅纳米硅MOS晶体管实验特性--两条电子和两条空穴表面沟道,同时并存.理算晶体管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包括实用硅基及栅氧化层厚度.理算比较最近报道实验,利用硅FinFET,含(金属/硅)和(p/n)结,源和漏接触.实验支持双极理论.建议采用单管,实现CMOS倒相电路和SRAM存储电路.  相似文献   
973.
全息干板的时间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旭  李泽仁  田建华  刘振清  钟杰  叶雁 《中国激光》2007,34(10):1413-1416
全息干板的感光过程涉及到银原子和光电子的动力学过程,这些动力学特性决定了全息干板对不同曝光时间尺度具有不同的感光效率。介绍了用随机过程方法建立的全息干板时间响应理论模型,用该模型分析了SlavichVRP-M型全息干板的时间响应特性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设计了三套不同的曝光实验装置用于时间响应特性的研究,给出了8个时间点的实验数据,在曝光量不变的情况下,曝光时间范围为0.5 ns~10 s。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全息干板在曝光过程中存在低照度和高照度互易律失效。最后简要分析了互易律失效对全息照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4.
传感器网络中航迹关联的加权模糊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加权的模糊聚类算法用于传感器网络中的航迹关联.该方法首先将分布式多传感器获得的航迹进行数据同化,然后通过同步采样将所有航迹映射为高维空间中的一组点集,最后通过特征加权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实现航迹的分类关联和信息融合.在聚类算法中通过ReliefF算法实现了特征权值的自动确定,自适应地考虑了不同时刻航迹位置对数据关联的不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航迹关联算法不仅具有良好的关联效果,而且通过特征的自适应加权提高了信息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975.
庄杰  林宇  黄炜  庞宏 《压电与声光》2014,36(4):648-653
从理论上分析Lamb波群速度识别铝合金疲劳损伤的可行性。搭建主动Lamb波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基于Lamb波群速度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金属疲劳引起的损伤形变的识别过程;通过波包分解技术将接收信号中混叠的激励波包分解出来,从而准确地提取波包的到达时刻,实现Lamb波传播群速度的计算。在实际7050铝合金板材结构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短时傅里叶变换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波包分解技术能准确获取波包的传播时间,通过对比群速度识别金属疲劳的存在,其有效性高于短时傅里叶变换法。  相似文献   
976.
闫河  刘婕  杨德红  王朴  金炜 《光电子.激光》2014,(10):1990-1999
针对传统粒子滤波(PF)算法采用单一颜色特征建模 跟踪目标性能差的缺陷,提出一种颜色特征与纹理特 征相融合的PF目标跟踪新算法。首先,采用一种具有抗噪声和保护纹理边缘的全局中值二值 模式 (GMBP)纹理算子,对模板图像进行局部差绝对值处理,得到幅 值序列模板,将幅值序列模板内的中值作为模板的阈值,与模板邻域比较获得新的纹理图像 ;然后,与 具有光照不变特性的局部二值模式(LBP)纹理算子结合,形成一种(GMLBP)新的纹理描述算子 。最后,分别计算GMLBP纹理特征粒子权值和HSV颜色特征粒子权 值,并依据权值大小确定融合系数,对纹理特征粒子权值和颜色特征粒子权值进行线 性融合,再对融合后粒子权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目标位置状态的最终估计值。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于单一颜色特征的目标跟踪算法,所提算法捕捉目标位置准确且具有更低的平均跟踪误 差,其平均误差降低了近2倍。  相似文献   
977.
高精度GPS差分定位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张凡 《移动通信》2014,(2):54-58,64
为了消除定位过程中误差带来的影响,介绍了高精度GPS差分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定位精度、系统类型和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四种不同高精度GPS差分定位技术的原理和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一步总结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今后将不同高精度GPS差分定位技术融入手机定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8.
为解决低频强磁场模拟试验设备中磁场发生线圈为一大型疏绕螺线圈组,其磁场分布无法利用现有的适用于密绕情形公式进行计算的实际问题,采用Ansys仿真对其磁感应强度及其均匀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结合试验测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强磁场模拟试验系统为相关技术指标和磁场受试空间的确定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979.
王红敏  程婕 《电子世界》2014,(12):75-76
在调幅-调频收音机安装完成后,会遇到各种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收听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确地调试及检测,进而保证收音机的接收效果。文中分析了S205-2T型收音机在AM波段和FM波段的调试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调试步骤及技巧。经实践验证,这些新型调试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调试收音机,极大改善接收效果,并且为同类收音机的调试检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0.
In this article, multiple receiver effects in a non-line-of-sight (NLOS) ultraviolet (UV)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studied. The idea of using multiple receivers for diversity reception is known as a practical, effective and widely applied techniq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e current approach is to use multiple antennas at the receiv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A method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s proposed to depict the principl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ultiple receiver adopted in UV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an insight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able capabilities of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It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practical system design with discussions on trade off between the receiver gain and the additional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