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35篇 |
免费 | 6712篇 |
国内免费 | 34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57篇 |
综合类 | 4214篇 |
化学工业 | 5196篇 |
金属工艺 | 2777篇 |
机械仪表 | 2909篇 |
建筑科学 | 3001篇 |
矿业工程 | 1664篇 |
能源动力 | 1084篇 |
轻工业 | 5220篇 |
水利工程 | 1618篇 |
石油天然气 | 1773篇 |
武器工业 | 641篇 |
无线电 | 469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21篇 |
冶金工业 | 1819篇 |
原子能技术 | 1014篇 |
自动化技术 | 65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860篇 |
2023年 | 936篇 |
2022年 | 1797篇 |
2021年 | 2244篇 |
2020年 | 1641篇 |
2019年 | 1134篇 |
2018年 | 1149篇 |
2017年 | 1301篇 |
2016年 | 1197篇 |
2015年 | 1864篇 |
2014年 | 2312篇 |
2013年 | 2744篇 |
2012年 | 3412篇 |
2011年 | 3602篇 |
2010年 | 3632篇 |
2009年 | 3559篇 |
2008年 | 3414篇 |
2007年 | 3398篇 |
2006年 | 2916篇 |
2005年 | 2403篇 |
2004年 | 1722篇 |
2003年 | 1098篇 |
2002年 | 1047篇 |
2001年 | 1074篇 |
2000年 | 734篇 |
1999年 | 27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Y元素对La1-xYxNi4.8Al0.2 (x=0.6,0.7,0.8)储氢合金的晶体结构、吸放氢热力学、动力学和抗粉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为CaCu5型六方结构,随着Y含量的增加,晶格参数a和晶胞体积v减小,而c几乎不变,c/a线性增大.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吸放氢平台压显著升高;吸氢量略有减少;吸放氢平台斜率变小;滞后系数先减小后略增大,并与XRD(111)峰的半高宽FWHM值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抗粉化性能略有提高.当Y含量x=0.7时,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3.
154.
空间结构是大跨度、大空间和大面积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在国家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领域有广泛应用,其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空间结构健康监测通过传感技术准确获取结构响应,实时反映结构的性能状态,为空间结构施工、运营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已经发展了适合大型空间结构的物联网无线传感监测技术,建立了多维数据分析理论,并在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重大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研究进展。通过对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疏理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特点,围绕荷载与响应多维传感及大面域传输网络综述了其传感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结构荷载分析、响应分析以及结构状态评估的监测数据分析理论。同时,基于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旨在进一步推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5.
采用PLC系统控制的激光-MIG复合焊接工艺对Q890钢/6063铝合金进行异种金属焊接,研究了钢侧坡口表面添加Al-Cu合金片对接头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焊接接头具有典型的熔钎焊特征;未添加Al-Cu合金片的接头界面层由舌状相Fe2Al5和粗大针状相Fe4Al13组成,厚度约18μm,添加Al-Cu合金片后由舌状相(Fe,Cu)2Al5和细小絮状相(Fe,Cu)4Al13组成,厚度约为9μm,焊缝区与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未添加Al-Cu合金片时的相似;添加Al-Cu合金片的接头界面层硬度比未添加Al-Cu合金片的低约59HV;添加Al-Cu合金片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比未添加Al-Cu合金片的提高了109.8%,未添加和添加Al-Cu合金片的焊接接头均在界面层断裂。 相似文献
156.
针对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空间分辨率目视判定重复性、准确性差,并且难以量化等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空间分辨率量化评估方法。参照相关标准JJF(闽)1088-2018,采取不同的拍摄条件拍摄并切割出空间分辨率线对图像,对图像进行人工分类。设计卷积神经网络结构,采用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结构,并使用已分类完成的空间分辨率线对图像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判别正确率达到99.2%。该方法满足使用要求,可取代目视判别,提高了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空间分辨率判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并为其量化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由于太阳电池片用光致发光缺陷检测仪与光伏用电致发光缺陷检测仪的成像方式类似,该方法可兼容太阳电池片光致发光检测仪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57.
该文介绍了传统的超声波、渗透和射线等绝缘体探伤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针对其缺点,提出了用安规测试仪探伤塑料制品的方法。实验中,设置安规测试仪为拉弧停止,试验检测合格品的最高耐受电压,高压扫描塑料制品,筛选出不合格品。其过程简单、高效、快速、准确而且经济适用,可以通过改造测试探头适应不同的塑料制品,能取得不错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对SMC常温改性剂的挥发特性进行测定,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SMC常温改性剂的改性机理进行初步解释;对不同SMC常温改性剂掺量(0%~12%)下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体积指标、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弯曲破坏应变等进行测试,并对沥青混合料在实验室拌和过程中产生的CO2、CO、SO2、NOx、PM25、PM10、苯并(a)芘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SMC常温改性剂属于一种含酰胺键的表面活性剂,与沥青混合后,所形成的改性沥青具有较强挥发性,应在启用后的4h内完成生产和施工并保证100h的养护时间;(2)SMC常温改性剂可以在0%~8%的掺量范围内优化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但对其强度、高温车辙性能、水稳性能均存在劣化作用;(3)为保证沥青混合料路用质量要求,对于SMC 13级配,适宜的SMC常温改性剂掺量为6%~10%,对于SMC 20级配则为6%~8%,在此掺量范围内,对应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可降至85~105℃,压实温度降至75~95℃,虽然离常温拌和与摊铺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拌和过程中产生的CO2、CO、SO2、NOx、苯并(a)芘排放得到了有效抑制,减排均超过4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