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092篇 |
免费 | 8427篇 |
国内免费 | 434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00篇 |
综合类 | 5288篇 |
化学工业 | 6518篇 |
金属工艺 | 3486篇 |
机械仪表 | 3640篇 |
建筑科学 | 3748篇 |
矿业工程 | 2091篇 |
能源动力 | 1338篇 |
轻工业 | 6568篇 |
水利工程 | 1977篇 |
石油天然气 | 2193篇 |
武器工业 | 807篇 |
无线电 | 587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377篇 |
冶金工业 | 2257篇 |
原子能技术 | 1300篇 |
自动化技术 | 81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3篇 |
2024年 | 1095篇 |
2023年 | 1167篇 |
2022年 | 2258篇 |
2021年 | 2794篇 |
2020年 | 2054篇 |
2019年 | 1403篇 |
2018年 | 1459篇 |
2017年 | 1599篇 |
2016年 | 1511篇 |
2015年 | 2346篇 |
2014年 | 2921篇 |
2013年 | 3438篇 |
2012年 | 4257篇 |
2011年 | 4533篇 |
2010年 | 4422篇 |
2009年 | 4398篇 |
2008年 | 4344篇 |
2007年 | 4263篇 |
2006年 | 3615篇 |
2005年 | 2995篇 |
2004年 | 2169篇 |
2003年 | 1398篇 |
2002年 | 1305篇 |
2001年 | 1322篇 |
2000年 | 939篇 |
1999年 | 340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8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7篇 |
1951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在压力9~22 MPa,质量流速450~2000 kg·m-2·s-1,内壁热负荷200~700 kW·m-2的参数范围内,试验研究了用于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φ28.6 mm×5.8 mm垂直上升内螺纹水冷壁管内汽水流动沸腾传热。研究表明:内螺纹管内壁螺纹的漩流作用可抑制偏离核态沸腾(DNB)传热恶化,内螺纹管在高干度区发生蒸干型(DO)传热恶化。增大质量流速可推迟壁温飞升,壁温飞升幅度随质量流速增大而降低。热负荷越大管壁温越高,随热负荷增大管壁壁温飞升提前,且传热恶化后壁温飞升值增大。随着压力增加,壁温飞升发生干度值减小。内螺纹管汽水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呈π形分布,传热系数峰值出现在汽水沸腾区。文中还给出了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单相区和汽水沸腾区的传热系数试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982.
983.
研究了硫化剂品种、双酚AF用量、促进剂BPP用量、补强剂品种及炭黑N990用量对不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撕裂强度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研究了氟橡胶的高温撕裂强度与其交联密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增加(25℃增加到200℃),不同配方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均明显降低。在100~200℃温度范围内,双酚AF/BPP硫化的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高于过氧化物或胺类硫化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随着双酚AF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明显降低,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下降。促进剂BPP用量增大,氟橡胶的常温和高温撕裂强度均变化不大。几种补强剂中,沉淀法白炭黑补强氟橡胶在200℃时的撕裂强度仅为25℃时撕裂强度的0.6%。测试温度从25℃升至200℃,炭黑N990补强氟橡胶的撕裂强度降低幅度较小,随着N990用量的增大,氟橡胶的常温撕裂强度增幅明显,而高温撕裂强度略有提高。测试温度升高,氟橡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减小,同时撕裂强度也降低,双酚硫化时,在相同测试温度下,氟橡胶的交联密度越小,撕裂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984.
985.
配气台作为航天供气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可以实现阀门的控制、压力的调控以及状态监测等。配气台属于非标设备,其设计制作可以参考的相关标准及文献资料很少。论文借鉴工程实践中配气台的研制,对配气台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86.
以真空镀膜设备真空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ntor建立三维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ANSYS Workbench后处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真空室体在标准大气压作用下的总变形量、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技术要求对真空室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87.
针对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成像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V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实现了对被测样品进行内部快速成像;搭建二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代替一维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利用计算机驱动面阵CCD相机对干涉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干涉信号;采用计算机驱动NI卡对压电陶瓷(PZT)移相器进行相移控制以达到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移相的需求,利用计算机驱动线性电动移动平台实现检测样品进行横向扫描以达到对样品进行三维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集成度高,开发的软件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便于维护和升级;该二维系统相比一维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而言减少了一维的扫描采集次数,大大提高了成像速度。 相似文献
988.
989.
以视平线可与显示器中心重合为准,分别探讨显示器中心在视平线上方、下方时不同视距对头部关节舒适度的影响. 实验自变量为视距(眼睛与显示器中心的水平距离),因变量为头部关节舒适度. 实验结果显示:1)显示器中心在人视平线上方时,头部舒适性状态始终处于不舒适状态,此时视距与人的头部舒适性关系成正比,即视距越大,头部舒适性越好;2)显示器中心在人视平线下方时,头部关节舒适状态始终处于正常范围,舒适性程度随视距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