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4篇
  免费   1424篇
  国内免费   940篇
电工技术   1098篇
综合类   1336篇
化学工业   1538篇
金属工艺   772篇
机械仪表   816篇
建筑科学   856篇
矿业工程   436篇
能源动力   335篇
轻工业   1118篇
水利工程   377篇
石油天然气   337篇
武器工业   178篇
无线电   12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0篇
冶金工业   399篇
原子能技术   272篇
自动化技术   161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1025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821篇
  2005年   683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童文婷  黄圣春  王玲 《计算机仿真》2021,38(9):31-34,75
针对低轨卫星网络中星地链路、星间链路的不断切换会造成路由重构,而星地路由重构时间过长将严重影响数据传输时延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卫星路由切换算法.算法结合了卫星网络拓扑可预测性和地面电台动态性的特点,在动态路由计算的过程中加入静态可预测信息以降低动态路由的计算开销,并基于OPNET搭建了一个低轨卫星系统仿真平台来验证该协议.仿真结果表明,上述协议能有效的解决低轨卫星系统路由重构的问题,降低了丢包率,减少了系统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162.
近年来,各类视频应用上内容越来越丰富,页面上与当前用户无关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推荐算法来进行内容推荐。但是,不是每种推荐算法都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基于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视频App,融合了多种推荐方法。首先为了解决推荐系统的冷启动问题,采用了基于统计学的推荐方式,同时,采用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计算视频和用户间的隐藏特征,最后还有实时推荐模块,能够根据用户近期的行为对推荐内容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3.
闫华钰  陈岚  佟鑫  李莹 《计算机工程》2021,47(2):152-159
物联网(IoT)应用的快速发展和软硬件开源化趋势使得IoT设备所面临的硬件安全威胁日益严峻,尤其是利用运行时条件触发的系统级攻击,很难通过传统测试方法进行检测和防御,需要提供运行时安全检查机制。分析IoT系统芯片面临的安全威胁,结合数据加密传输路径中的攻击、任务流和检查内容,设计4条功能完整性安全检查策略,搭建SoC安全策略检查架构并植入运行时触发硬件木马。仿真结果显示,运行时策略检查状态机可以检查出加密核、内存和UART接口的功能完整性问题,并通过发送错误中断信号进行反馈,证明了所设计的系统级安全策略检查架构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随着民机机载系统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交联关系日趋复杂,在系统总装阶段采用充分、前沿的测试技术对试验对象进行测试,是验证系统装机质量的重要手段.论述了国内外民机系统总装测试技术现状,分析了国内民机系统总装测试技术的不足之处与原因,进而提出我国民机系统总装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5.
在竹条表面缺陷检测中,竹条表面缺陷形状各异,成像环境脏乱,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检测模型面对这样特定的数据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而且竹条来源复杂且有其他条件限制,因此没办法采集所有类型的数据,导致竹条表面缺陷数据量少到CNN不能充分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专门针对竹条表面缺陷的检测网络。该网络的基础框架为CenterNet,而且为提高CenterNet在较少的竹条表面缺陷数据中的检测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从零开始训练的辅助检测模块:在网络开始训练时,冻结采用预训练模型的CenterNet部分,并针对竹条的缺陷特点从零开始训练辅助检测模块;待辅助检测模块损失趋于稳定时,通过一种注意力机制的连接方式将该模块与采用预训练的主干部分进行融合。将所提检测网络与CenterNet以及目前常用于工业检测的YOLO v3在相同训练测试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检测网络的平均精度均值(mAP)在竹条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上比YOLO v3和CenterNet的mAP分别提高了16.45和9.96个百分点。所提方法能够针对形状各异的竹条表面缺陷进行有效检测,且没有增加过多的时耗,在实际工业运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6.
从数据中学习模糊系统是其智能建模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目前模糊系统建模及优化方法对于学习后的模糊系统的规则数以及结构优化关注不足而影响了其精度和可解释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模拟退火与基于支持度约简规则的模糊系统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支持度约简系统冗余规则进而提高模糊系统的可解释性;同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模糊系统的隶属度函数参数进一步提高模糊系统的精度。针对回归任务,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以及经典的模糊算法WM(Wang-Mendel)在不同领域的3个经典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预测方面取得了更高的精度;与WM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中规则数明显减少,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67.
针对经典循环卷积神经网络(RCNN)在池化层采用的最大池化策略较为单一,会忽略除最突出特征外的其他特征,影响分类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头注意力池化的循环卷积神经网络(MHAP-RCNN)模型。多头注意力池化可以充分考虑各特征对分类的贡献,且能在训练过程中动态优化,有效缓解最大池化的单一性问题。在三个公开的文本分类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RCNN及其他各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文本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8.
白盒实现是将已知的密码算法通过白盒密码技术进行设计,使其在白盒攻击环境中具有与原算法相同的功能,同时保证该算法的安全性不会遭到破坏。文章提出一种轻量级分组密码GIFT的白盒实现方案,该方案主要思想是使用查找表表示密码算法每轮的输入输出,并使用不同大小的仿射函数编码查找表的输入输出。该方案需要13.92 MB的内存空间,并能抵抗BGE攻击、MGH攻击、仿射等价算法攻击和差分矩阵攻击等代数分析攻击。其中,仿射等价算法攻击的复杂度大于O(2^82)。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随着恶意代码家族变种的多样化和混淆等对抗手段的不断加强,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恶意代码家族分类模型。首先,使用逆向反汇编工具获取恶意样本的各区段特征,并利用可视化技术将各区段转化为RGB彩色图像的各通道;其次,引入通道域和空间域注意力机制来构建基于混合域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从通道和空间两个维度提取恶意样本的图像纹理特征;最后,选取九类恶意代码家族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单一区段特征对恶意代码家族分类的准确率较低,采用融合特征能够有效地区分各类恶意代码家族,同时该模型相比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38%。  相似文献   
170.
我国沿江沿海地区地下承压水分布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测分析是技术难题。为研究不同止水帷幕插入深度下坑外地表沉降和坑外水位降深对坑内降水的响应特征,本文以常州地铁2号线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基坑降水三维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止水帷幕插入比的增大,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逐渐减小。定义止水帷幕插入承压含水层深度占其层厚的比值为插入比,当止水帷幕插入比小于1/2时,降水对坑外环境影响较大;当止水帷幕插入比大于3/4时,其止水效果与止水帷幕完全隔断承压含水层时接近,降水对坑外环境影响很小。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地铁车站基坑止水帷幕优化设计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