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73篇 |
免费 | 2929篇 |
国内免费 | 170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027篇 |
综合类 | 2185篇 |
化学工业 | 1992篇 |
金属工艺 | 1727篇 |
机械仪表 | 1447篇 |
建筑科学 | 1453篇 |
矿业工程 | 755篇 |
能源动力 | 453篇 |
轻工业 | 2768篇 |
水利工程 | 784篇 |
石油天然气 | 804篇 |
武器工业 | 292篇 |
无线电 | 22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20篇 |
冶金工业 | 821篇 |
原子能技术 | 364篇 |
自动化技术 | 3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77篇 |
2023年 | 422篇 |
2022年 | 892篇 |
2021年 | 1060篇 |
2020年 | 747篇 |
2019年 | 546篇 |
2018年 | 561篇 |
2017年 | 648篇 |
2016年 | 591篇 |
2015年 | 872篇 |
2014年 | 1157篇 |
2013年 | 1397篇 |
2012年 | 1735篇 |
2011年 | 1786篇 |
2010年 | 1731篇 |
2009年 | 1593篇 |
2008年 | 1660篇 |
2007年 | 1662篇 |
2006年 | 1532篇 |
2005年 | 1229篇 |
2004年 | 941篇 |
2003年 | 590篇 |
2002年 | 551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376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8篇 |
195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通过冷态输送ZrCl4粉末,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C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沉积温度和沉积位置对ZrC涂层物相成分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400~1 600℃时,沉积涂层物相均为单一的ZrC。ZrC晶粒择优取向随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在1 400和1 500℃时,ZrC晶粒择优取向面为(200);1 600℃时,晶粒择优取向面转变为(220)和(200),且择优不明显;随着沉积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涂层晶粒尺寸明显增大,涂层表面ZrC颗粒由球形逐渐转变为金字塔形多面体。在1 400~1 600℃沉积时,反应器的100~230mm沉积区间内可以得到成分单一、择优取向一致、表面形貌相同的ZrC涂层。 相似文献
993.
行星球磨制备TiC、TiN微粉工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行星球磨制备TiC、TiN微粉工艺方法的可行性,并对球磨后的TiC、TiN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干燥技术按多层陶瓷电容器磁粉添加剂配方比例制备Bi、Sr、Ce、Mn和Si的化合物纳米复合粉.以DTA、SEM、XRD等检测方法对纳米复合粉的表面形貌、粒度、晶相组成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50℃,pH值为-0.25,H2O/TEOS=9/1(V/V),并加入占TEOS体积5%的硅烷偶联剂KH570,可以制备得到复合物体系的稳定凝胶.以无水乙醇为超临界萃取剂,进行超临界干燥,煅烧温度约高于700℃,得到分散性较好的纳米复合粉体,粉体一次颗粒径约为40~60hm,粉体形貌近似球型.复合粉的主要晶相为Bi2SiO5、CeO2和sr2Mn205.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A batch-to-batch optimal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ILC) strategy for the tracking control of product quality in batch processes is presented. The linear time-varying perturbation (LTVP) model is built for product quality around the nominal trajectories. To address problems of model-plant mismatches, model prediction errors in the previous batch run are added to the model predictions for the current batch run. Then tracking error transition models can be built, and the ILC law with direct error feedback is explicitly obtained. A rigorous theorem is proposed, to prove the convergence of tracking error under ILC.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illustrated on a typical batch reacto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rajectory tracking is gradually improved by the ILC.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纳豆激酶生产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 NLSSe进行了g-聚谷氨酸合成研究,在不添加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合成了分子量在200~300 万Da的g-聚谷氨酸,表明该菌是谷氨酸非依赖型菌. 合成纳豆激酶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大豆蛋白胨,合成g-聚谷氨酸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柠檬酸和NH4C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碳、氮源对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联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培养基中大豆蛋白胨及柠檬酸的浓度能分别促进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的合成,而不抑制另一产物的合成,有利于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的联产. 在大豆蛋白胨10 g/L, NH4C1 9 g/L,柠檬酸15 g/L时,纳豆激酶酶活为121.2 U/mL,g-聚谷氨酸产量为1.1 g/L,均达到了单独合成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