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257篇 |
免费 | 19375篇 |
国内免费 | 98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964篇 |
综合类 | 13349篇 |
化学工业 | 15273篇 |
金属工艺 | 8744篇 |
机械仪表 | 8937篇 |
建筑科学 | 9469篇 |
矿业工程 | 4973篇 |
能源动力 | 3725篇 |
轻工业 | 14682篇 |
水利工程 | 4734篇 |
石油天然气 | 4064篇 |
武器工业 | 1942篇 |
无线电 | 1320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748篇 |
冶金工业 | 4396篇 |
原子能技术 | 2101篇 |
自动化技术 | 191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7篇 |
2024年 | 2369篇 |
2023年 | 2590篇 |
2022年 | 5236篇 |
2021年 | 6340篇 |
2020年 | 4592篇 |
2019年 | 3300篇 |
2018年 | 3390篇 |
2017年 | 3893篇 |
2016年 | 3637篇 |
2015年 | 5461篇 |
2014年 | 7040篇 |
2013年 | 7989篇 |
2012年 | 10361篇 |
2011年 | 10638篇 |
2010年 | 10029篇 |
2009年 | 9838篇 |
2008年 | 10169篇 |
2007年 | 10089篇 |
2006年 | 8772篇 |
2005年 | 6988篇 |
2004年 | 5165篇 |
2003年 | 3495篇 |
2002年 | 3255篇 |
2001年 | 2984篇 |
2000年 | 2315篇 |
1999年 | 897篇 |
1998年 | 280篇 |
1997年 | 188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03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25篇 |
1959年 | 22篇 |
1951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91.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干燥过程中内在质量的影响,采用UPLC-TQ MS法和HPLC法分别建立酸枣叶中20种核苷类和23种氨基酸类,以及黄酮类成分芦丁的分析方法,并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上述组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所有样品均富含核苷类、游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芦丁,其中核苷类成分以磷酸化产物如胞苷-5’-单磷酸、腺苷-5’-单磷酸、鸟苷-5’-单磷酸含量相对较高,游离氨基酸类成分以脯氨酸、酪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相对较高;且所有干燥加工后样品其上述成分含量均总体高于新鲜样品。依据各样品中所测定成分的含量,采用TOPSIS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样品的内在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自然晒干样品和4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优,而新鲜样品及70℃热风干燥样品品质较差。以上研究结果为酸枣叶产地干燥加工过程适宜干燥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叶类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双孢蘑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对双孢蘑菇低温贮藏期间的失重率、硬度、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PPO活力和微生物的影响。双孢蘑菇子实体先用0、0.3、0.6、0.9、1.2 k J/m2剂量的UV-C处理,随后放入4℃冷库存放16 d。结果表明:适当的短波辐照(0.6 k J/m2)处理可以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软化和褐变。对嗜冷菌、大肠杆菌、酵母和霉菌有显著性抑制作用。较大剂量(0.9、1.2 k J/m2)会对双孢蘑菇的表皮细胞产生伤害,使得细胞膜透性增加,导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失重率增加以及褐变的加剧。 相似文献
93.
利用随机质心映射优化法(RCO),以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为影响因子,研究新疆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经过RCO两轮循环后得出超声波法提取石榴皮中黄酮类物质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87%、超声时间为37 min、提取温度为59℃、料液比为1∶24(g/m L)。优化后皮亚曼石榴皮中总黄酮的得率为25.56%。经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得率影响较大,且呈负相关,表明皮亚曼石榴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极性较大。当石榴皮黄酮浓度为12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94.
通过将沙门氏菌单抗与羧基磁珠偶联制备免疫磁珠,并以此为NMR分子探针,以免疫磁珠为生物传感器,特异性地捕获并检测出样品中的致病菌,从而建立一种更快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实验将得到的不同样品溶液放入核磁共振仪中检测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值,考察不同条件对T2值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免疫磁珠的使用量,缓冲溶液的选择,捕获时间的长短都会对样品T2值产生影响。通过优化实验,分别绘制出不同条件下T2值的曲线变化,并得出最佳捕获条件。在捕获缓冲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BS(0.01 mol/L,p H7.4),免疫磁珠使用量为50μg,混匀捕获时间为1.5 h的条件下,核磁共振仪测得的样品T2值曲线最佳。其检测线性范围为104107CFU/m L。本研究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缩短了检测时间和工序,并且为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5.
96.
本文为研究漂洗液中氯化镁对鲢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持水性、蒸煮损失、白度的测定,并采用低场核磁、电泳技术和电镜扫描综合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含氯化镁的漂洗液漂洗鱼糜后,硬度和白度随氯化镁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其凝胶特性较用清水和0.15%Na Cl漂洗的鱼糜凝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氯化镁浓度为2.5 mmol/L时凝胶特性最佳,其中凝胶破断力、凹陷距离、凝胶强度、弹性、咀嚼度和持水性较清水和0.15%Na Cl漂洗分别提高了55.90%、42.55%、123.12%、4.59%、51.40%、20.07%和13.77%、12.64%、28.09%、1.33%、22.26%、8.19%;蒸煮损失分别降低了32.54%和22.24%;水分横向弛豫时间T23分别缩短了56.18 ms和26.02 ms,且形成了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说明肌球蛋白重链(MHC)发生交联,大分子聚集体形成,SDS-PAGE结果显示进入凝胶中MHC更少,条带更细窄。综合各项指标,浓度为2.5 mmol/L氯化镁漂洗液对鲢鱼鱼糜凝胶性能提升最大。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不同涂膜保鲜剂对雷州黑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壳聚糖、白芨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壳聚糖和中药复合液及植物油(花生油)四种不同的涂膜剂,对鸭蛋进行涂膜处理。在27℃,湿度65%下贮藏50 d,测定分析评价鸭蛋鲜度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组与植物油组延缓散黄30 d,显著降低失重率(p<0.01),且植物油组失重率最小(1.61%±0.73%);贮藏30 d,复合组与植物油组可以显著延缓蛋白高度降低(p<0.05);贮藏20 d,植物油组显著延缓了哈氏单位的下降(p<0.05);贮藏30 d,复合组、植物油组抑菌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整个贮藏期间复合组蛋清p H变化较为平缓。综合各项指标,植物油组保鲜效果最优,其为筛选最适合鸭蛋保鲜涂膜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通过向乳清浓缩蛋白纳米纤维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钙后热处理不同时间(0、1、2、3、4、5 h),研究不同热处理时间对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起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的起泡能力在热处理3 h时达最大值96.00%±0.02%,是对照组Ca-WPC常规聚合物热处理3 h时的2.13倍;Ca-WPC常规聚合物在不同热处理时间后其泡沫稳定性均为零,而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其泡沫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小,热处理3 h时达到最大值为62.38%±1.51%,即热处理一定时间可以显著提高Ca-WPC纳米纤维聚合物的起泡性。 相似文献
99.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2006年年末测绘大队由于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出现了年终考核时账面状况不错,且有很大利润,却资金匮乏的现象.2006年末大队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3.37万元,占流动资金的15.46%,其中账龄3年以上20.3万元,3~1年21.33万元,1年以下41.75万元,按照省局经营业绩考核有关规定,计提坏账准备金20.65万元.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一种可靠、实用的地面站自动控制系统为例,对构成地面站控制系统中的各主要部件作了说明。结合该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成功应用,详细介绍了其实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