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343篇
  免费   90183篇
  国内免费   61314篇
电工技术   4680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2249篇
化学工业   48431篇
金属工艺   38049篇
机械仪表   21077篇
建筑科学   27555篇
矿业工程   20381篇
能源动力   13511篇
轻工业   40574篇
水利工程   14239篇
石油天然气   18991篇
武器工业   6529篇
无线电   502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030篇
冶金工业   13156篇
原子能技术   4502篇
自动化技术   79544篇
  2024年   2925篇
  2023年   7650篇
  2022年   13355篇
  2021年   16491篇
  2020年   15830篇
  2019年   21932篇
  2018年   23507篇
  2017年   25560篇
  2016年   24655篇
  2015年   26943篇
  2014年   28310篇
  2013年   29526篇
  2012年   32909篇
  2011年   30151篇
  2010年   27872篇
  2009年   24867篇
  2008年   23317篇
  2007年   22599篇
  2006年   19453篇
  2005年   16458篇
  2004年   15832篇
  2003年   11672篇
  2002年   11056篇
  2001年   9767篇
  2000年   8504篇
  1999年   5981篇
  1998年   4524篇
  1997年   3966篇
  1996年   3760篇
  1995年   3759篇
  1994年   3074篇
  1993年   2813篇
  1992年   2732篇
  1991年   1976篇
  1990年   1590篇
  1989年   1477篇
  1988年   1118篇
  1987年   377篇
  1986年   346篇
  1985年   224篇
  1984年   161篇
  1983年   121篇
  1982年   164篇
  1981年   166篇
  1980年   146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204篇
  1972年   235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51.
纳米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甲乙酮氨氧化合成甲乙酮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米钛硅分子筛TS-1为催化剂,采用三口玻璃反应器研究了甲乙酮(MEK)氨氧化的反应性能。采用SEM、TEM和XRD等分析手段表征了TS-1的晶粒尺寸。考察了TS-1的晶粒尺寸、反应物的加料方式、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料配比对甲乙酮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乙酮氨氧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75℃,n(NH3):n(H2O2):n(MEK)=4.0:1.5:1.0,TS-1用量21.6g(以1mol MEK计);H2O2和氨水连续进料,最佳溶剂为叔丁醇或叔丁醇和水的混和液。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乙酮的转化率和甲乙酮肟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9.4%和99.8%。  相似文献   
152.
提出了一种新的射线跟踪接收判断技术,它是已有的两类射线跟踪技术的结合,能够解决曲面反射的问题。这种新技术能够在任意形状建筑物组成的复杂环境中进行场强预测。而且此种方法可以自由的改变接收球的半径,以满足精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3.
提出一种进行模拟计算电动机启动过程中各参数的新方法。利用电机运行理论,结合物体定轴转动定律,推导出电机运行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将计算公式离散化后,对电机启动过程运行规律进行求解。实例计算了一种型号潜油三相电动机启动时电动机定子电流、转子电流、激磁电流、扭转力矩、转速参数及效率参数等随时间或转差率的变化规律,其变化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有效、正确、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5.
由于电网谐波污染严重,对谐波的抑制已成为供电部门的重要任务。文章介绍一种既能稳压又能抑制谐波的新型电源,它采用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的方法,通过瞬态电压补偿后可得到纯净的三相正弦平衡电压。  相似文献   
156.
SO4^2-/ZrO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ETBE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沉淀一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运用IR、XRD等方法表征所制备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特征,酸性与焙烧温度有关,适当提高焙烧温度有利于样品酸强度的提高,但焙烧温度过高会导致脱硫;浸渍液H2SO4浓度高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硫含量,但是浓度过高,会在催化剂上形成硫酸盐,从而降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酸性。采用制备的催化剂气相催化乙醇与叔丁醇合成乙基叔丁基醚反应,乙基叔丁基醚的选择性为54.71%。  相似文献   
157.
片式多层陶瓷微波谐振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片式陶瓷微波谐振器的工艺过程、谐振器的结构以及结构对谐振器参数的影响,谐振器与外电路的耦合采用耦合间隙的方法与谐振单元在同一层内实现,这种新结构既可给制备工艺带来方便,又可减少工艺所带来的误差。用多层陶瓷工艺技术,用高介电常数、低温烧结微波陶瓷实现了中心频率为1GHz,有载品质因数大于80的试验双端口多层微波谐振器。微波谐振器体积小,整个谐振器的尺寸为7mm×2mm×1mm,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  相似文献   
158.
Ordered porosity metal materials belong to a relatively new class of porous materials named gasa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mplex physical phenomena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ars. Analyses for heat transfer, solidification kinetics and gas diffusion were coupled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gasar structure. Several criterial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 final structure. The computational outcome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gasar ingot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at would provide approximately constant physical conditions on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The structure sensitiveness of gasars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9.
以LaZSM5沸石为基质,添加铝和镁的氧化物所制得的择形催化剂,可大大提高乙烯与甲苯烷基化制甲基乙苯中对甲基乙苯选择性。考察了稀释气和反应产物的添加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失活后的催化剂可烧炭再生。  相似文献   
160.
Ni-La/AC甲醇气相羰基化催化剂失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后Ni-La/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失活行为。结果表明:La组分的引入促进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提高了反应的初活性。但是在长时间运转条件下,羰基化活性中心Ni晶粒发生聚集,成为积碳的活性中心,堵塞了部分催化剂微孔,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剂失活。失活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有所回升,但Ni晶粒明显增大,反应过程中失活速率加快。此外,活性金属镍的流失以及Ni、La在催化剂上分布的变化也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