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32篇 |
免费 | 6739篇 |
国内免费 | 52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658篇 |
综合类 | 6347篇 |
化学工业 | 6880篇 |
金属工艺 | 3843篇 |
机械仪表 | 4105篇 |
建筑科学 | 4709篇 |
矿业工程 | 2138篇 |
能源动力 | 1620篇 |
轻工业 | 7147篇 |
水利工程 | 1973篇 |
石油天然气 | 1790篇 |
武器工业 | 799篇 |
无线电 | 606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62篇 |
冶金工业 | 2110篇 |
原子能技术 | 1136篇 |
自动化技术 | 89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7篇 |
2023年 | 1024篇 |
2022年 | 2375篇 |
2021年 | 2958篇 |
2020年 | 2159篇 |
2019年 | 1499篇 |
2018年 | 1570篇 |
2017年 | 1774篇 |
2016年 | 1649篇 |
2015年 | 2569篇 |
2014年 | 3316篇 |
2013年 | 3996篇 |
2012年 | 4871篇 |
2011年 | 5069篇 |
2010年 | 4675篇 |
2009年 | 4641篇 |
2008年 | 4630篇 |
2007年 | 4628篇 |
2006年 | 3997篇 |
2005年 | 3252篇 |
2004年 | 2411篇 |
2003年 | 1600篇 |
2002年 | 1485篇 |
2001年 | 1332篇 |
2000年 | 1087篇 |
1999年 | 453篇 |
1998年 | 155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1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根据末敏弹作用原理和对集群目标"点面"结合的攻击特性,利用地面火炮射击效力分析方法,以命中概率、毁伤概率、期望毁伤目标数、耗弹量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末敏弹对集群目标射击效力评估的解析模型。与"蒙特卡罗"法评估模型比较,该模型既可保证评估精度,又可满足快速性要求,可用于火控、指挥系统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系统中对末敏弹射击效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942.
943.
944.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AlMg 合金,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AlMg/ KMnO4 铝热剂,该种铝热剂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潜力应用于反应材料和火炸药领域的含能材料。通过DSC、点火温度和燃烧产物分析,对AlMg/ KMnO4 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镁含量的增加,AlMg/KMnO4点火温度明显降低,从723 K 降低至493 K,反应活性得到大幅提高;在AlMg/ KMnO4 铝热剂的燃烧产物中出现了Al2O3、MgO 以及Mn 单质,可知Mn 单质是AlMg/ KMnO4 发生的铝热反应生成的;综合DSC 曲线还可以进一步得出与AlMg 合金发生反应的是KMnO4 的分解产物而不是KMnO4.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总结介入诊疗后严重并发症肺栓塞的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异,以提高介入医师对此严重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收集3所医院1998-2005年介入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少见并发症肺栓塞病例,按照栓塞物不同分为碘油肺栓塞和血栓肺栓塞两种类型,就每种类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加以总结。结果3所医院临床诊断介入诊疗后肺栓塞10例,其中肺血栓栓塞5例,肺碘油栓塞5例。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表现为次日离床活动后突发性呼吸困难伴晕厥,2例死亡,3例经抗休克及局部溶栓治疗痊愈或好转。5例碘油肺栓塞患者表现为术后1~3d出现渐近性呼吸困难,无休克表现,经以给氧为主的综合治疗15~50d症状消失。结论肺栓塞是介入诊疗后的急重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史患者也可发生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维持有效循环和溶栓治疗是有效疗法。碘油肺栓塞起病慢,治疗以保证供氧为主,肺内碘油可在1个月左右完全清除消失。肺增强CT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 )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 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患者AMI 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房扑组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年龄大、CPK峰值高、心源性休克率高、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Ⅰ级比例低,多支血管病变率高,LVEF<40%比例高(P<0.05);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房颤/房扑组30d内及6个月病死率、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率、再梗死率明显增高(P<0.05);二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 并发房颤/房扑的患者其近中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47.
948.
胜利油区大部分稠油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急需转变开发方式。微生物采油技术利用微生物菌体及其生长代谢活动在油藏原位作用原油及储层,针对性解决多轮次热采、低效水驱、深层稠油及敏感稠油等难采稠油油藏开发难题。近5 a在胜利油区针对难采稠油油藏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开展攻关研究,揭示了微生物乳化嗜烃降黏、生物多糖增黏调驱、生物产气助驱、界面改性减阻及改性矿物防膨等5大微生物采油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稠油油藏微生物群落基因定量解析、原位嗜烃类驱油功能菌高效激活、生物特征预测生产动态变化及生物场动态调控4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胜利油区15个低效稠油油藏区块开展现场应用,均取得明显降水增油效果,已提高采收率3%以上。该技术在难采稠油油藏的成功推广证实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稠油转换开发方式上的巨大应用潜力,是老油田转换开发方式、提质增效的革命性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49.
气藏型储气库交替注采工况下的储层温度变化是影响渗透率乃至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探究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温度敏感性规律及其对气井注采能力的影响,在储气库运行的温度范围内设计了多轮次交变温度下渗透率温度敏感性实验,模拟气藏型储气库储层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储层渗透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多轮次交变温度下渗透率表现出滞后效应,随升降温轮次增加滞后效应逐渐减弱;(2)储层渗透率温度敏感性规律不同于应力敏感,渗透率与温度呈线性相关,且单轮升降温过程中滞后效应强弱不随温度改变;(3)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考虑渗透率温度敏感性的气井产能方程,研究发现忽略储层渗透率温度敏感性将低估气井注采能力,且储层埋藏越深、气井注采气量越大时,温度敏感性对注采能力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50.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因其多解性小、信噪比高、受环境影响小、经济快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勘探家的重视。随着高通量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从微生物群落整体的角度描述特定油气指示微生物的变化,已成为未来微生物勘探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介绍土壤样品采集、DNA提取与分析、判别模型建立和有利区预测等4个油气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关键环节,并针对土壤DNA提取和油气指示微生物检测进行重点阐述。工业级DNA提取技术研究发现,Griffth方法提取并纯化土壤微生物DNA效果最佳。针对大样本量工程,使用高通量移液工作站和商用多孔板DNA抽提试剂盒可大幅提高勘探效率;综合稳定性同位素探针和高通量测序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探明了典型含油气区主要油气指示微生物菌种分布规律,高频油指示菌(AMNR族)为节杆菌、分枝杆菌、诺卡氏菌和红螺菌,高频气指示菌为甲基球菌、甲基杆菌、甲基孢囊菌。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的初步应用表明,该技术在黄土塬地貌区油气识别精度显著提升,在含油气性评价方面效果良好,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致密气有利区带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