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药敏纸片法,从本实验室保存的发光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氯霉素敏感的细菌DH132。通过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细菌DH132为哈维氏弧菌。通过在细菌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霉素溶液,研究了氯霉素浓度与细菌发光强度抑制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氯霉素浓度为80ng/mL和160ng/mL时,对细菌发光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和50%。氯霉素浓度在0~60ng/mL,60~140ng/mL,140ng/mL~200ng/mL和200~1000ng/mL之间,细菌发光抑制率与氯霉素浓度分别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对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27x-0.0233;y=0.3599x-18.276;y=0.7527x-70.219;y=0.0195x 75.964,回归曲线R2值分别为0.9805,0.9918,0.9502和0.9731。  相似文献   
2.
利用发光细菌进行褐牙鲆中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1株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YL,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试验得出,鳆发光杆菌YL对氨零素最敏感。在浓度0~1.0μg/L,氯霉素的浓度与鳆发光杆菌的抑制发光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褐牙鲆加标回收试验中,鳆发光杆菌检测氯霉素残留的方法检出限为0.14μg/kg。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噬菌体STP4-a重组内溶素抑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洪  李萌  王静雪 《食品科学》2015,36(5):104-108
为研究内溶素重组蛋白LysSTP4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性能,采用扩散法和浊度法探讨不同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条件对其裂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ysSTP4在pH 5~10和温度30~50 ℃的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在-80 ℃条件下保存6 个月仍有85%的残留酶活力,与膜通透剂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EDTA)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高浓度沙门氏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李萌  王静雪  林洪 《食品科学》2010,31(23):439-446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一性强、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的特点。现今已有很多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这些方法方便、快速、高度特异性,特别是当检测费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更有优势。本文对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防治方法,从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采集到的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噬菌体qdsa002。借助噬菌斑形态、酶切、电镜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了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 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qdsa002核酸属于线型双链DNA,具有正多面体的头部及较长的尾部,qdsa002头部直径约47 nm,尾长约120 nm,属肌尾噬菌体科。生理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qdsa002在双层平板上能形成清晰透亮的噬菌斑。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40 min,爆发期180 min。在p H为5~9范围内能够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在温度不高于50℃条件下裂解性能良好。该噬菌体可用于防治MRSA感染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适用于大西洋鲑的潜在腐败指标。方法通过感观评价法测定大西洋鲑在4℃和25℃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LC-MS)技术对大西洋鲑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温度条件下各项感官得分均呈下降趋势,与样品鲜度变化规律一致;利用LC-MS在4℃和25℃贮藏的大西洋鲑中共检测到100余种非挥发性物质,其中分别有20和24种物质的峰面积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经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腺嘌呤、乙酰胆碱、黄嘌呤、3-甲基-1-丁胺、L-甲腺原氨酸、苯乙胺、L-酪氨酸和酪胺8种化合物可以表征大西洋鲑的鲜度变化。结论腺嘌呤、乙酰胆碱、黄嘌呤、3-甲基-1-丁胺、L-甲腺原氨酸、苯乙胺、L-酪氨酸和酪胺可作为大西洋鲑非冷冻条件下的潜在腐败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发光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岛近海分离鉴定出5株发光细菌,经过 16SrDNA 测序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属明亮发光杆菌(DB)、鳆发光杆菌(YL)、哈维弧菌(BA)、灿烂弧菌(GQ)、费氏弧菌(GX).发光性质及其发光规律曲线的测定表明,鳆发光杆菌和明亮发光杆菌发光规律稳定,持续发光时间长,发光强度大.所得鳆发光杆菌、哈维弧菌、灿烂弧菌、费氏弧菌的发光规律曲线国内未见报道.进行了各菌种的氯霉素抑菌圈实验,发现5株发光细菌对氯霉素都敏感,鳆发光杆菌YL最敏感.用发光细菌YL检测了南美白对虾中的氯霉素,其前处理方法比水产行标气相色谱法简便省时,乙酸乙酯提取氯霉素可以有效降低它族抗生素的干扰.发光细菌法检测南美白对虾的方法检出限为0.16μg/kg,低于气相色谱的0.30μg/kg.  相似文献   
8.
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是影响大西洋鲑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探明上述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将有利于监测和预判贮运过程中大西洋鲑的品质。本研究通过修正的Gompertz模型、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以及Belehradek方程拟合大西洋鲑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大西洋鲑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生成微生物生长预测系统。结果表明:通过比较修正的Gompertz模型和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拟合所得的4、10、25℃贮藏温度下微生物生长参数发现,Baranyi and Roberts模型更适宜作为一级模型反映大西洋鲑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运用该模型拟合大西洋鲑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量和希瓦氏菌数量所得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其中25℃下分别为0.995、0.994、0.952,10℃下分别为0.993、0.996、0.997,4℃下分别为0.981、0.995、0.914。根据Baranyi and ...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某些不利于生长的自然和食品加工条件下能够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普通检测方式极易漏检,因此VBNC细菌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对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叠氮溴化丙锭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propidium monoazide quantitative PCR,PMA-qPCR)能够利用活细胞的膜完整性区分活菌和死菌的原理,以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为对象,通过探讨PMA-qPCR方法中各项因素对活菌计数结果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VBNC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PMA质量浓度为15 mg/L,黑暗孵育10 min,再进行强光照射15 min后,死细胞的DNA扩增得到有效抑制,此时提取DNA模板进行qPCR扩增准确性更高,活菌数与qPCR扩增循环数呈现显著性线性相关(R2=0.99)。PMA-qPCR法测定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的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检测范围为2.90×101~2.90×10  相似文献   
10.
对重组内溶素Lysqdvp001诱导表达条件进行探讨,发现适当降低诱导温度,可以避免包涵体的形成。最终确定诱导表达条件为25℃、IPTG浓度为1 mmol/L、诱导4 h,此时不仅蛋白表达量大并且不形成包涵体。为研究Lyqdvp001抑菌以及理化性能,采用浊度法对p H、温度、离子强度对裂解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Lysqdvp001具有宽p H适应性,p H310均能很好发挥作用;耐高温,在75℃处理30 min仍能维持70%活性;低浓度(0.1 mmol/L)的Zn2+、Fe2+以及各浓度(10、1、0.1 mmol/L)的Ca2+可以明显提高重组内溶素Lysqdvp001活性。结果显示重组内溶素有作为抑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