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7篇
轻工业   99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浓缩苹果汁加工链中棒曲霉素的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浓缩苹果汁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对棒曲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拣选、清洗是去除棒曲霉素的关键步骤,去除率为60.18%;吸附树脂对棒曲霉素去除效果显著。此外,研究了加工季节中棒曲霉素的变化规律,为果汁加工厂家建立科学完善的HACCP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2.
开菲尔的生理功能、特性及其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针对开菲尔的生理功能、开菲尔粒的微生态特点,阐明了开发开菲尔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的意义与应用前景,并综述了国内外对开菲尔纯培养发酵剂的研制与产品开发的工艺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73.
胡萝卜花色香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胡萝卜浓缩汁添加到肉馅中,研制成橙色的新型花色香肠制品.通过测定香肠的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确定了胡萝卜花色香肠的最佳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通过三个厂家提供的三种煤样燃烧热的测定,由测定结果综合得出3号煤样燃烧最完全、燃烧热也最大,是三个煤样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5.
乳及乳制品因营养丰富而成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多种有害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近年来,乳制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已成为食品安全研究热点。传统检测技术因检测周期长且准确率低,无法满足乳制品安全检测高通量、时间短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纳米探针技术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发光技术等因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被逐渐应用于乳品安全检测。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乳制品安全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上述技术在乳制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对未来乳制品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6.
为筛选具有较强抑制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特性的乳酸菌菌株,该研究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能力,从筛菌样品中筛选能力较强的乳酸菌,通过溶血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并进行了耐酸耐胆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中罗伊氏粘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HCS02-001抑菌能力最强,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为18.23 mm,发酵上清液经过3倍浓缩后抑菌圈直径可达21.58 mm。菌株HCS02-001无溶血性,无致病性,在pH 2.0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7.97,存活率为85.52%,在1.5%胆盐条件下培养17 h活菌数对数值为8.48,存活率为90.99%。结果显示罗伊氏粘液乳杆菌HCS02-001具有较强的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特性,初步判定其具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7.
本文以辽宁省农家自然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子舌、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周期56天的豆酱进行检测,深入探究了豆酱在自然发酵过程中滋味特性和微生物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对豆酱滋味的影响比真菌大,在真菌属水平上,水平上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菌与苦味呈显著负相关;毛霉菌属与酸味和涩味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后味-A、鲜味、丰富度和咸味显著正相关(p0.05);毕赤酵母属与丰富度显著负相关;在细菌属水平上,乳杆菌属、肠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魏斯氏菌属与酸味和涩味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苦味、后味-B、后味-A、鲜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杆菌属与咸味显著负相关,四联球菌和咸味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工业化制得高品质豆酱和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